狂想代理人:谁没有码过几篇原本没打算卖钱的文章

文图 / 左叔 读高铭的《狂想代理人》第一感受是“爽”,这种“爽”不是读者读起来的的“爽”,而是同样身为写作者羡慕的、肆意写作上的“爽”,似乎有一个围绕着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开阔且没有无界的“自由”让高铭给捡着了,那是一种“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
文图 / 左叔 读高铭的《狂想代理人》第一感受是“爽”,这种“爽”不是读者读起来的的“爽”,而是同样身为写作者羡慕的、肆意写作上的“爽”,似乎有一个围绕着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开阔且没有无界的“自由”让高铭给捡着了,那是一种“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
文图 / 左叔 很久没有读过如此扎实的书了。前前后后花了两周的时间,记了有30多页的笔记,但是等到我想要沉淀下来写些什么的时候,才会更为强烈地意识到,这本书的“体量”已经超出了我的阅读能力之外,我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口,来整理一下自己的收获 ...
文图 / 左叔 中国人常有“盖棺定论”的思维模式,所以我们很少会有机会,会将一个故事从结尾处开始写起。美国畅销书作家米奇·阿尔博姆的这本《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却是一个从“结局”处落笔的“现代寓言故事”,讲述一位垂垂老矣、独居多年的美国老 ...
24节气·72物候·96件手绘故宫文物·384种中国传统色打捞华夏失落的色彩文化 文图 / 左叔 这读本《中国传统色:故宫里的色彩美学》的时间点,是“霜降”已过,“立冬”未至的“双11”前,游戏套路年年革新,搭楼撸猫一通折腾,最后落到手只有 ...
文图 / 左叔 这几年读翻译过来的诗作,总是一如既往地迷失在芜杂的意象之中。读这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瑞典“低产”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的译作全集《沉石与火舌》同样也是如此。我总是带着过往阅读其他文体的经验,去理解诗作当中的一些本应该留下“ ...
文图 / 左叔 汪曾祺先生与张爱玲女士同岁,都是1920年生人,今年是他们诞辰100周年,所以今年“纪念”形式的作品会相对比较集中。前不久,我刚刚读完他的“辑集”作品《宁作我:汪曾祺文学自传》。说是“文学自传”,但汪曾祺先生没有为自己“立过 ...
- 文图 / 左叔 读美国作家米歇尔·里奇曼的小说《完美婚姻》时,脑海里闪过汪曾祺在他关于文论的书作中,常常提到他的恩师沈从文在引导学生创作人物时,经常说到一个“原则”那就是“要贴着人物写”,觉得这是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就算隔了不同时代 ...
文图 / 左叔 这本由英国社会学家、作家、伦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安·奥克利撰写的《看不见的女人》,读下来最直接的感觉是看了一篇篇幅相当长的社会学论文,而且在论文中间又穿插了一个纪实采访手札,各式各样的家庭主妇讲述着她们的人生际遇。 这是一种非 ...
文图 / 左叔 说实话,这本书留下了这个年度最为艰难的阅读体验,一直都跟自己的时间焦虑在搏斗。一方面是“日更”的压力,我每天清晨的两个小时都给了写点东西;另一方面是高强度的工作,下了班之后基本上都要瘫一会儿才能让眼睛恢复和精力集中回来,所以 ...
文图 / 左叔 读“日本近代歌圣”斋藤茂吉的首部中译版的短歌精选集《心寂犹似远山火》是有些担心的。这些担心里既有阅读陌生领域的作品,能否顺利地进入作品,并且从中有所收获的担心,更多的担心则是指向“律诗”籍由翻译之后,是否还能保有原作的“精妙 ...
文图 / 左叔 没去过大英博物馆,所以读这本《大英博物馆:第一座公众博物馆的诞生》,我是期待从这本书中找到“憧憬感”,万一这辈子有机会花数万元的旅费换得一张“免费”的参观门票,站在“44根廊柱”前,或者立于“阅览室”的玻璃穹顶之下,内心里万 ...
文图 / 左叔 “在梦中我没有想到他已经死了。我觉得他依然温和执着,一如既往。”“醒来看表,四点二十。怎么会做这样的梦呢?”“沈先生在我的梦里说的话并无多少深文大义,但是很中肯。” 这是《宁作我:汪曾祺文学自传》这本书,所选最后一篇文稿《梦 ...
文图 / 左叔 确切地说,《一个人就一个人》是我自己第一本从头至尾读完的刘同的书。对他此前作品的了解,都是“二手”的印象。 比如在一些阅读活动里,会有年轻一些读者朋友站起来讲阅读他作品的感受;比如微博中一些转载“语录”的账号里,读到他此前作 ...
文图 /左叔 发现这本“中篇小说集”具备“某种实验性质”是在读到第四个故事《丧犬之痛》后意识到的。日本作家村上龙的“中篇小说集”《永远不要说你老了》,一共收录了五个“中篇小说”,分别是:《婚姻介绍所》、《再做一次翱翔天际的梦》、《露营车》、 ...
当你明白无论身处何方做何决定皆有桎梏,才会懂得:不怨不悔,就是自由,也是我们给予自己最初的温柔。 ——陶立夏 / 此刻的温柔 文图 / 左叔 兴许是年纪有点的关系,最近常常有这样的问题,买重复的书。因为有书评约稿的关系,“书债”一直都是积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