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给予的一切,是你与这个世界交换仅有的筹码

文图 / 左叔

读太宰治的《人间失格》最直接的反映是“原生家庭”这个概念,表面上看是一个以乖张的姿态行走人世间的富家公子哥,其实读下来会觉得这乖张不过是强撑的伪装,骨子里是自我认知的偏差。因为没有尝试过现实的苦难,所以要执意将自己原本平顺的一生与苦难绑在一道,以“作”的姿态造就苦难成全自己。

薄薄的一本,被列在世界文学经典作品之列,两天内便读完了,顺便也明白了为什么会受到现如今年轻人的追捧。人在成年之后最迫切的欲念是所谓的自我实现,但凡与自我实现相背的地方便是需要打破的纲常,出走的姿态、不屑的表情、倔强的执念,貌似年轻时都有过,那个时候的观念是不走寻常路才是自己的路。

“原生家庭”这个词最近几年十分热门,具体原因没有深究过。只是感觉,这么多年来,大家终于找到一个比较与自己“独立自我”不那么相关的出处,将自己心理上的一些灰暗的影调,统统归结于它。“父母是祸害”这个字条在某个网站有个专门的小组,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树洞,里面塞满了对至亲抚养人的吐槽。

我理解这些人的心理动因,因为我曾经也这么想过。我觉得对于“原生家庭”的抵触,是人生必经的阶段,甚至包括嫌弃自己父母的能力、审美、外貌以及谈吐,耻于向外人展示的心理会一直持续到成年后很久。这种鄙夷的心态会在某些机缘面前被瓦解,一般都是当我们意识自己是脱胎于他们,同样也存在摆脱不了的劣根时。

这个时候,其实并不是你原谅你父母或者学会了体谅,而是你与“自己是个平凡人”这个曾经不甘心的执念达成了和解。你意识到,你并不是那个踏着七彩祥去来拯救世界的英雄,你也有很多“实用性的苦恼”,就是那种“仅凭吃饭就能一笔勾销”的苦恼,这些苦恼具体且现实,容不得你马虎面对,而“原生家庭”给予你的一切,是你与这个世界交换、破解这些苦恼仅有的筹码。

然后,岁月会让你到了一个年纪,拥有自己的家庭,成为别人的“原生家庭”,你自此便有了铠甲与软肋,拥有太多的掣肘与顾及,囿限于某个格局里面,你也许不会对自己抱有太多的期许,偶尔想起自己的少年心就像梦一场。你看着一个新生命欣欣然地如同自己当年一样,刚摇摇摆摆地学会走路,就忙不迭地想要跑到最前面。你会担心他跌倒摔跤,却又不得不放手让他去闯。

我想人世间轮回,大抵便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