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这“一眼望不到头”,还能有啥盼头?


文图 / 左叔

因为延迟退休政策,原本还有一两个月就要退休的同事,凭空又多出几个月,还要做到年底。中午散步的时候,说了几句“莫要嫌弃我们这些老的,干了不什么活,还占着个坑”之类的笑话。

这番话,也只能当笑话在听。半开玩笑似地回了几句:到了这般年纪还要做什么呢?你们此刻什么都不必伸手,既是对后来人能力的认可,也是给后来人的鼓励。

如今他们这般状态,能留点念想,给我们这些眼下什么都还要做的人。总算还有能把这担子卸下来的时候。不然,这凭空多出来,一眼望不到头的日子,还能有什么盼头呢?

回头看看他们这一代人,也就比我的父母小个十几岁,比我们这些大个十几二十岁的样子,但人生际遇的机缘把握得倒也是刚刚好。

小时候,有一顿没有一顿的日子,算是没有挨上;读书时,青春躁动也没有与动荡不安共振,蹉跎了大好年华;工作后,整个人生起伏的曲线,与时代上行的节奏完美合拍,“一招鲜”尝了,“大运道”撞了,算是吃到了时代馈赠的红利。

而在眼下的变幻之中,也勉强算是“踩对了节奏”,不必“扛大包”“顶梁柱”“背口锅”“当表哥”,应付那些因为手机普及而导致的,怎么也看不到头的“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力所能及,尽点本分,跟着做一些。力所不及,也没有必要强求了。

眼下的活,确实有些难干。处处留痕,事事小心。对比之下,羡慕之余,难免会有一些愤愤不平的想法。凭什么他们就能躲过这些,避开那些,活得如此潇洒自在?小的嘛,躺平;老的嘛,撒手,这职场就可着“中生代”一个劲地折腾。这些内心的想法,真实且坦诚,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只是,一代人有一代人自己的课题要琢磨。老天不会放过谁,他们总归也有吃过的苦,历经过的奋斗,只是我们这些后来人没有与之共同经历,没有什么感同身受罢了。况且,几乎所有人都听不得“老夫再话当年勇”,他们不想讨嫌也就不会常常挂在嘴边了。

现如今,那些如此真实的心里话,他们在如我们当下这般年纪时,多半也曾经有过吧。

若是进门便看见“老棺材梆子”堂上闲坐,心头就会燃起一团“无名火”,那也是“看得不够深、想得不够远”导致的。若没有伐木砍树、漂流运回、沤泡熏蒸、斧锯凿刨、打磨上漆等等那七十二道工序,哪来的这些黑漆漆的“老棺材梆子”呢?苦,大家都吃了,甜,也要尝一两口吧。

退一万步讲,若是大家命长且苦,都要捱到退休前,谁还没走到那一天的时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