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鲁迅:偶尔能读到些平凡人的小确幸
文图 / 左叔 未读之前,料想这本《我与鲁迅》是一本“撕标签”的书。 和很多人一样,上次读鲁迅的大作还是学生时代。一篇又一篇,没完没了,背课文背到脑仁疼,大概是我们对鲁迅先生的共同的印象。虽然,后来我也劝人要多让孩子背背课文,尤其是那些经典 ...
文图 / 左叔 未读之前,料想这本《我与鲁迅》是一本“撕标签”的书。 和很多人一样,上次读鲁迅的大作还是学生时代。一篇又一篇,没完没了,背课文背到脑仁疼,大概是我们对鲁迅先生的共同的印象。虽然,后来我也劝人要多让孩子背背课文,尤其是那些经典 ...
文图 / 左叔 我囤了很多诗集,但绝大部分并不是自己掏钱买的,这大概就诗歌如今尴尬的地方。 它们其中很大一部分我历年参加类似“春分诗会”这样的朗诵活动,陆陆续续收集到的“赠品”;还有一些是某个朋友的朋友,有事相托约见面的时候作为“伴手礼”赠 ...
后来,我想了想,其实也不能怪出版方或者怪写作者,这一类书本来就是“工具”,无论怎样想尽办法去抹掉它身上“成功学”的气息,都不能改变它最终呈现出来的样子。北京大学睡眠医学专家孙伟博士撰写的《失眠疗愈》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便是如此。 这样的“ ...
文图 / 左叔 我得承认,我是一个读译作有一点障碍的人,但是几次选择上海译文出版社的翻译作品,阅读体验都是愉悦的。 印象中最为深刻的一次是傅惟慈翻译的《月亮与六便士》,我几乎感受不到文化或语境上的鸿沟以及明确的艰涩,而这一次南治国、彭俊豪、 ...
文图 / 左叔 读《形同陌生的时刻》,留下了非常奇怪的阅读体验,被困在这本书文本的表层,无法深入创作者想要表达的内核。虽然,我和读其他译作一样,有认真且仔细地读完编者撰写的创作背景,甚至稍稍地了解了一下作者的生平,但仍然会迷失在充满文学意象 ...
文图 / 左叔 作为写作者,于坚更为人熟悉的身份是诗人。而这一本《巴黎记》,则是一本与巴黎相关的散文集,是“诗人于坚关于巴黎的絮语、思维片段、想法、记录、见闻、观感手记、便条、或者胡思乱想的意识流,张冠李戴,以及实地街拍”,但这洋洋洒洒的一 ...
文 / 左叔 之前和朋友聊到关于阅读与成长话题的时候,提到手头上正在读的这本《为什么让人思念的总在于远方》。韩国手绘创作者朴正银女士的作品。 当时那番言论,全因为我刚刚开始读这本书,第一印象是她的风格接近于小林漫画。比如,“人与人的关系就像 ...
文图 / 左叔 《猛犸爷爷:写给孩子的人类简史》是本挺有意思的书,我从女儿那边“蹭读”了一个开头,便停不下来了。 当然,作为一个成年人,我能看明白创作者将人类的故事浓缩在一个家族的故事当中,既是为了便于孩子的理解,同时也是为了将人类衍进的宏 ...
文 / 左叔 因为疫情影响,这本书只是匆匆读了前30%,而且还只是PDF格式的电子文档,但还是从中收获了一些与自己原有知识体系相关的内容,也更加坚定自己的一些想法。心理咨询是一个极其宽广的领域,各式各样的工具或者方式只有形式上的区别,它们的 ...
文图 / 左叔 虽然身在苏州,但我对周瘦鹃的了解也仅限于“民国时期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人物”这样一个标签。除却这个标签,再想多说出一个字都难。 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和了解依赖这些标签,它能帮助我们迅速找到座标系和参照物,并且有鲜明的记忆点,然 ...
文图 / 左叔 大概是2014年夏天的时候,出手了城里的公寓,在近郊置换了一套有院子的房子,简单装修了一下,次年春天搬了家,真正入住,又拖了一段时间。等到所有的事情都停当之后,看着空空如也的院子,便开始犯了愁。大概,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算 ...
文 / 左叔 蔡澜先生的这一本《活着,就要尽兴》大概是报章杂志专栏集辑而成的,内容洋洋洒洒、长短不拘,且千言万语、包罗万象,读完之后想要捡起一个头说点什么,也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情。 勉强算是写过月度专栏的人,也曾深切地体验过“开天窗”的焦虑 ...
傍晚出门,东山上挂着硕大的明月,皎洁无畏。哪本书里这么说过:我们一生中看见满月的机会,出乎意料地廖廖无几。京都却全然不是如此。 文图 / 左叔 一直读到极后面,我才意识到这本书的书名不是“自在京都”,而是《自 在京都》。就像很多年之后,我才 ...
文图 / 左叔 这是一本关于博物馆的书,却又与我此前读过的《 如何看懂艺术² 》不同。在翁昕的那本书里满满都是知识点,像一本串讲精彩的讲义;而陈丹燕的这一本《往事住的房间》更多是私人体验,更像是一本缀满呓语的日记。 这种私人体验常常流露在写 ...
文图 / 左叔 与现如今市面上某些“流行”的内容比起来,栗鹿这一本《所有罕见的鸟》要“严肃”许多,可是与我印象中那些“严肃文学”比起来,栗鹿这一本《所有罕见的鸟》又带着文明社会“影像史”开启之后的“轻盈”质感。 介于两者中间,又糅杂了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