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路只道是寻常,却各有各的不易


文图 / 左叔

虽已立秋,高温才来。一整天的空调吹下来,整个人都闷闷的,仿佛被扣在了永生花的玻璃罩里一样。如果没有什么特别安排,周末的黄昏,也会脱下居家服,穿周正了,出去走上一圈,把汗出透了。

闲下手头事,出门走走,眼睛却没有闲下来,脑袋也没有。住家所在的小区,窝在城市的西北角。横亘在小区中间的那条市政道路,是一条通往河湾的断头路,所以不是住在附近,出来散步的人,多半不会走到此处来。

没有持续不断的人流,沿街的店铺所能操持的,多半是跟小区日常生活高度相关的营生。小区刚建成的时候,是做门窗建材、窗帘装修之类生意的小店。十余年间渐渐迭代,留下来的是快递驿站、小型超市、小饮食店、房产中介之类的店铺。这几年,也有些黄昏市场摆摊的生意,卖当季的瓜果菜蔬,或者促销手机套餐、商超会员、牛奶订购之类的。需求在那里,生意经也就生在这些现实的需求上。

因为尚余不少空置的,想来此处店面的总价或租金也是极为便宜的。除了这些大门常开、烟火生意的小店家之外,还有一些“久不见开门”的店家。卖电动车的品牌加盟店,拿这里当货仓;做机电设备维护的公司,拿这里当办公室;开在附近的小服装厂,拿这里当工厂店。若不是便宜,也实在想不出在此处选址的理由是什么。

众多的店面中,有两家蛮特别的。一家是本地品牌的连锁咖啡店,印象中开了有两三年了,原本就是办公室加仓库,兼顾着做点街坊生意。起初开卡充值支持了一下,后续门店一直极为冷清,怕它随时跑路便不敢再续费了。最近加盟了某知名水果茶品牌,夏天本就是“水店”的旺季,再叠加今年的外卖补贴大战,生意倒是蛮“红火”的。偶尔下班路上去买一杯,单号已经排到快破两百了。

另一家还在装修,柔和的米白色风格,挤在一排烟火小店里,极为显眼,但也让人怀疑为何要将这种“养生鲜炖”的糖水店开在这边。这种店面不应该放在商圈周边或者写字楼沿街更为合适一些吗?

路过时,看到店主一家三口,在做最后的收尾的工作,孩子最多也就小学三四年级的年纪。吧台上的鲜花都已经插在瓶中了,新到的冰箱还没有拆开外包装,忽然就有了一种极为令人感到不安的念头。

离开有沿街店面的这一段,再往河湾的方向走走,就是这几年更为常见一些的后备厢路边摊。外地牌照的小面包车、颜色各异的水果转运箱、自带三角架的LED灯……卖当季水果的小生意,总在黄昏散步人流最多的时段开张。有时候六点就已经在了,有时候加班晚归时遇到,已经九点多了,还没有收摊。

前几日,只见一个中年男人或一声不响地忙来忙去,或一个人默不作声地抽着香烟。眼下他身边又多了两个人。其中一个,一眼便看出是放暑假的小孩子,另一个就不太好分辩了。身量上已经超过了那个男人了,侧着身时还挺着一个收不回去的小油肚,但转过脸来却是一脸的童稚,初看之下年纪“小升初”最多了。

大人在忙,孩子们也不闲着,甚至还打破了之前“沉默不吆喝”的刻板氛围。有路人驻足停下来挑拣了一番,但最后也没有付款,摆摆手便继续朝河湾方向走了。细想想,也是。他们的摊头摆在通往河湾的路北侧,有谁会手里拎着东西去走上一圈呢?若是真要买,回程再挑,也不迟啊。

再往前走,便是河湾处的断头路了。暴雨云积在西北的天边,暮云低压下来将周遭都浸润在一片暗红色之中。路灯闪烁间亮了,天光正在加速收敛,地表持续蒸腾热量,运动量虽不大,但汗已经出透了。准备返程,忽生感叹:这一路只道是寻常,却各有各的不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