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读书

  • 招摇过海:年轻的节奏要如何才能更为带感?

    招摇过海:年轻的节奏要如何才能更为带感?

    文图 / 左叔 最近几年,我开始慢慢地喜欢上年轻作者笔下的节奏感,不再执拗于细节上的描摩,而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情节的推动上。文字节奏非常紧凑,情节动线更为清晰。 读他们笔下的故事,仿佛从空中俯看极地海冰的巨大冰盖,裂隙细纹盘结纵横,不断地延 ...

    阅读全文

  • 万物交响:听辨出内心中最为真切的声音

    万物交响:听辨出内心中最为真切的声音

    文图 / 左叔 读完,其实是有点迷惑的。 整个人会困在那些零零碎碎的意象之中。这本书的语言近似诗歌,在复杂的比拟和概念的跳跃之中,人容易走进知识盲区的迷宫。阅读过程是艰涩的,往往会纠结于某个没有搞明白的点,极容易忘记可能将自己从这些具体的细 ...

    阅读全文

  • 漫游者:大梦一场,沿途都是“怎么办”

    漫游者:大梦一场,沿途都是“怎么办”

    文图 / 左叔 身为一个中年人,我读禹风的这本短篇小说集《漫游者》,会时不时地泛出“心有戚戚焉”的感慨来。 这本书收集了三个现如今看来体量都不算短的“短篇小说”,分别是《漫游者》《九号线》和《七杯咖啡》。三个故事,各有视角和剖面,铺陈出人过 ...

    阅读全文

  • 万古江河:它,不只属于中国

    万古江河:它,不只属于中国

    文图 / 左叔 许倬云先生这本《万古江河》,在遣词造句上是十分古朴隽永的,尤其是序言和后记部分,很多表述都仿佛是直接从古诗词中幻化出来的意象,又十分贴合的安置在当下要讨论的文化议题之中。 当然,更为让人觉得赞许的地方是,这些看起来古朴隽永的 ...

    阅读全文

  • 丝绸之路:从贸易交流看全球文明演进

    丝绸之路:从贸易交流看全球文明演进

    文图 / 左叔 不必打开网页,搜索出一张世界地图来看。单凭想象“世界地图”这个概念,绝大部分中国人的脑海里,也会浮现出一张东亚大陆近乎居中,右手边是一片广阔的太平洋,欧洲与非洲悬在左边,南北美洲挂在右手上,大西洋一劈两半后仿佛“消失了”一样 ...

    阅读全文

  • 流金:给予我的妙趣并不多

    流金:给予我的妙趣并不多

    文图 / 左叔 倒还真不是因为“神探狄仁杰”的关系,才会选择读唐隐的这一本《流金》。可是等到读完这本《流金》,再去回想看过的“神探狄仁杰”系列的剧作,心里就会忍不住地去想,若是这一本将来也有机会改成剧作,尤其是改成那种面对“师奶”,容纳“家 ...

    阅读全文

  • 慢慢告别:坐慢车的人

    慢慢告别:坐慢车的人

    文图 / 左叔 若干年前,我在豆瓣上有读过不良生的文字。那时给我的印象,总觉得他应该与我年纪相仿。 读这本《慢慢告别》才发现,他2005年大学入学,“理论上”应该要比我小十来岁的左右。文笔之中不知来由的“老成感”,大概就在这本《慢慢告别》当 ...

    阅读全文

  • 朝闻道:求索路上的仆仆风尘

    朝闻道:求索路上的仆仆风尘

    文图 / 左叔 读短篇小说集,尤其是后来收获“盛名”,成为“大家”的创作者早年的短篇小说,就会看到一个创作者一路走来的仆仆风尘。 读《朝闻道》,这样的感受也是如此。编辑以年份为序,收录了刘慈欣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起的创作,每篇之间的简单,差 ...

    阅读全文

  • 我心归处是敦煌:那些投射在人心中的波澜

    我心归处是敦煌:那些投射在人心中的波澜

    文图 /左叔 花了十多天时间,读完这一本《我心归处是敦煌》后,我并没有像往常一样,急于将阅读感受记录下来。而是入了“新坑”,刘慈欣的《朝闻道》,一本以科幻为主题短篇小说集。并没有刻意安排,只是从书架上一排“未读书债”中随手抽了一本。 《朝闻 ...

    阅读全文

  • 植物妻子:一场遥远的超新星爆炸

    植物妻子:一场遥远的超新星爆炸

    文图 / 左叔 一本时间跨度还挺长的短篇小说集,我看到不少作品从二十多年前就已经开始陆续发表了。然而,再如何勤奋的创作者,较为充沛的创作期,大概也就是二三十年吧。 所以,对于我而言,读韩国女作家韩江的《植物妻子》虽然觉得“新鲜”,但始终有种 ...

    阅读全文

  • 三星堆发现:实证之外,大胆推断的乐趣

    三星堆发现:实证之外,大胆推断的乐趣

    文图 / 左叔 在我的印象之中,三星堆的考古发掘是这几年的事情。然而在段渝先生的《三星堆发现》开篇,就把这个时间线拉到颇为遥远的一个时间点,1986年的夏秋之交。 为何对“这几年”印象深刻呢?大概也就是2019年,四川省启动了“古蜀文明保护 ...

    阅读全文

  • 二十岁:一颗濒临衰老的宇宙

    二十岁:一颗濒临衰老的宇宙

    文图 / 左叔 仿佛是某种“刻意”,最近这五六年间,每年都会读一至两本诗集才会觉得“心安”。有可能就是人的“自我调节”,仿佛只需要读上“只言片语”,就将人从现实磨砺和鸡毛蒜皮之中“解救”出来。 读包珍妮的诗集《二十岁》,既是某种“刻意”,也 ...

    阅读全文

  • 驻马店伤心故事集:人生海海,终要浮出水面换口气

    驻马店伤心故事集:人生海海,终要浮出水面换口气

    文图 / 左叔 与世间万象穿心而过、人间百态不沾尘埃,落笔处总有一丝悲悯不太一样。郑在欢的这一本《驻马店伤心故事集》,从始至终都有极为强烈的“撕裂感”。 此前,我也读过袁凌的《寂静的孩子》。那是“调查记者”般的旁观者视角,有人文关怀的脉脉温 ...

    阅读全文

  • 猛将还乡:“轧闹猛”的“猛”字是从哪里来的

    猛将还乡:“轧闹猛”的“猛”字是从哪里来的

    文图 / 左叔 赵世瑜先生的这一本书《猛将还乡》是偏向学术研究的,也是扎根在田野调查、文献研究等学术研究基础之上的一本专论。如果只是单纯地怀抱着翻一翻的心态来面对这本书,总觉得有点过于浪费了他为了这本书所付出的种种心力了。 然而,若是以市场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