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 左叔
读短篇小说集,尤其是后来收获“盛名”,成为“大家”的创作者早年的短篇小说,就会看到一个创作者一路走来的仆仆风尘。
读《朝闻道》,这样的感受也是如此。编辑以年份为序,收录了刘慈欣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起的创作,每篇之间的简单,差不多也是一两年的时距。可就是这一两年的时间里,刘慈欣在小说创作这条路上,还是有非常清晰可辨的提升。无论是结构,还是文笔,甚至是深埋在底层的主旨,都有从“打直球”到“技术得分”的技法变化。
读者对科幻小说的审美期待,除了大开脑洞的奇幻之外,会有越来越为复杂的“诉求”,有基于现有科技理论的“科普功能”,会反思现实的“批判作用”,会有其他文学作品的“人性探索”。可能也正是因为审美期待上的复杂化,才会引导着这个领域的创作呈现出百花齐放的“业态”。
创作者常常会陷落在某种对于自己既得的不满足上,实现了某个有一方向的突破之后,就会期待自己能够在下一个作品之中,有一些新的延展,无论是方向上的,还是技术上的,亦或者是表达上的。刘慈欣在这本《朝闻道》当中呈现出来的,以时间为序的“轨迹”也是如此。越是临近现在的作品,越趋复杂,就像从一个“单晶体”聚合成能够折射出五彩斑斓的“多晶体”一般。
收录的7个短篇里面,个人相对而言比较喜欢《朝闻道》和《中国太阳》,《朝闻道》里的“科学祭坛”,《中国太阳》里的“不归风帆”可能都有超越现实、突破人性深处畏惧感的理想主义色彩吧。这也许就是人类不断探索未知最深层次的内在动因吧。也是科幻题材长期以来,一直会叩问的创作主旨。
其他作品,其实也是创作者的不断探索与尝试,比如《坍缩》在文本表达上的实验性很强,有大量的对话来推进整个情节的发展,将横跨亿万年时空宇宙级的内容浓缩在某个时间点,有“戏剧式”的结构。在文学创作不断有影视改编的机会的如今,这个《坍缩》有成为一个独幕话剧的可能性。
这本书中收录的《思想者》是浪漫的,风格和体量更适合改编成为一个以生死契阔为主旨的类似爱情的电影。在仰望星空浪漫的反面,是现实生活的烟火,人生际遇中偶然相遇的两个人,在十余年间隔的“一期一会”里,在不断地探索和验证之中,来讲好一个“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的故事。漫天的星云,脑海的翻涌,匆匆的一生不过是短短的一瞬。
所有的生存与创作,都是一路的求知与探索,这些仆仆风尘里有他,有你,也有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