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 左叔
倒还真不是因为“神探狄仁杰”的关系,才会选择读唐隐的这一本《流金》。可是等到读完这本《流金》,再去回想看过的“神探狄仁杰”系列的剧作,心里就会忍不住地去想,若是这一本将来也有机会改成剧作,尤其是改成那种面对“师奶”,容纳“家长里短”的电视剧,编剧们要从哪里下手,才能让剧中的主要人物,不会因为过于“滥情”,因为“性丑闻”而显得那么渣,女主不会因为过于“圣母心”而不会显得那么“失智”,要怎么改才足够讨好现如今以女性观众为主的受众市场。
当然,这些问题不是长篇小说应该面对和解决的。现实主义题材的长篇小说,最有可能的价值取向是折射世界的斑驳,引发读者的沉思,亦或者只是构建出一个氛围,表达出内心里不便准确言说的情绪。可能也就是因为承载太多了吧,这本《流金》给我的感受就是特别的芜杂,甚至是有点点乱。唐隐想要表达什么的意图其实是明确的,身为读者的我也是捕捉到了,但又会在那些细枝末节里面觉得还不如少掉一些“弯弯绕”,不如“直给”来得“舒爽一些”。
悬疑推理、心理困境、商战风云……似乎所有能够抓住读者的元素都放了进来,却又因为这些元素而让这个作品建在了一片名叫“现实主义”的沙地上。很多逻辑上经不起推敲,或者不符合事理、情理、法理的问题,推给时代伤痕、心理疾患以及种种巧合。嗯……此处特别想加一个黑人问号脸,但汉字为主的文本又无法实现这个功能。
当然,作为读过心理咨询师课程的读者,我必需得说创作者在解决涉及到心理咨询方面的“合理性”问题上,是做了一些功课的。但作为曾经在涉外案事件处置部门呆过几年的人,我又对人物的职业操守、逾越法律的一些行为感到费解,如何用两个年轻的趣味相投,来突破相关领域最为基本的保密原则。可能,还是我的书读得太少的关系。
另外,好死不死,上海的金山石化也是我童年几乎年年会去过暑假的地方,有些细节上的铺陈,会觉得若是再仔细一些就好了。当然,商战领域我是不熟悉的,只能以看过的剧来“比照”了。有点规模的跨国公司,大概率也是制度完备、等级森严的吧,除了“主角光环”,大概也没有什么能够解释“平步青云”的骚操作是如何达成的了。
话又说回来,最让我觉得不舒服的地方,是在整个作品之中,会相对频繁地出现某个“空降而至”的人物,在充当“信使”传递完消息,推进情节往前之后,便失去了“工具人”的价值,匆匆退场,前面没有任何交待,后面又急着去“扯断线头”。如此的来去匆匆,会让人觉得多多少少有些草率,不太像是一个长期从事长篇写作的创作者,在整体上的驾驭和控制能力。
我对从事长篇写作的创作者,一直以来都是心怀敬重的。在我的心目中,他们近乎“神”一般的存在。在下笔之前,可能就已经在内心里数度完成的作品的“建模”,尔后在落笔的过程之中,又不断的校准自己的走向。
我也有过类似的体验,脑袋里面的设想是好的,但是下笔之后,人物仿佛就有了自己的“一口气”,活出了“个性”,处在一个“不太受控”的状态中。但是,对于很多笔力强健的创作者来说,总是有办法将这些人物拉回到情理之中的,拉到回设想的归途之上的。当然,偶尔的“意外之旅”,也会令作品生出许多妙趣。
显然,《流金》在这个问题上,给予我的妙趣的感受并不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