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交响:听辨出内心中最为真切的声音

[美]艾米·里奇 著 / 徐楠 译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守望者


文图 / 左叔

读完,其实是有点迷惑的。

整个人会困在那些零零碎碎的意象之中。这本书的语言近似诗歌,在复杂的比拟和概念的跳跃之中,人容易走进知识盲区的迷宫。阅读过程是艰涩的,往往会纠结于某个没有搞明白的点,极容易忘记可能将自己从这些具体的细节中抽离出来,不必去钻那些牛角尖,或许才能有机会一睹它的真容。

天体、生物、昆虫;山花、海树,霓虹……创作者有一个企图包罗万象的野心,然而落笔处又有其所身处的时代背景、文化场域的局限,没有更为有效的办法直抵阅读者的内心的。隔着一层膜、亦或者是隔着一层纱,影影绰绰的,在产生出一些异域情韵的同时,也有一些与现实背离的失真。

陷在烟火生活的纷争之中,人鲜少会去关心精神世界里的东西。尤其是在如今为生计打拼更为焦灼的年岁里。几乎所有人都在说难熬,至于如何得难熬,似乎又讲不出口来。都是一些具体而微且过于零碎的小细节,与个人生活和私人体验关联着,一股脑地摊开在公众在面前,未必是一件令人感觉得有倾吐之后畅快感的事情。会有过度暴露的焦虑,也有真心喂狗的担心,于是有些人将它们藏得更深一些。包裹在层层叠叠的意象里。现实生活中的苦与痛,呐喊与呻吟都闷住了声音。

这本书里面有一个更为宏阔的概念,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看似无限的有限之中,人类所挤占掉的是其他生物的存在空间,而不断扩大的需求已经超越了人类存在的本来。现实中的很多需求,不是必需,而是经由“创造”变成了必需。

更快的运算效率、更多的物质拥有,不断升级的电子产品,功能翻新、花样繁多的生活家电……在这些的背后是对资源的过度索取和影像广告的积极引导。很多“焦虑”隐藏在这些缺失的后面,没有跟上潮流的紧迫感……我们似乎都曾品尝过。有没有一种从中解脱的办法?

可能就在这些人造物之外,多看看这个周遭的世界吧,听听虫鸣,看看鸟飞,在开阔的河湾等一场日落,在失眠的夜晚看星河的缓移……总有一些办法能够人适时地放空,多些自省,在万物交响之中,听辨出内心中最为真切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