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青年编剧的信:写故事永远是门手艺活儿

文图 / 左叔 在没读宋方金的《给青年编剧的信》之前,我不断地从各式各样从事写作的人口中得到一个讯息,那就是:写作本身不是终极目标,成为热门点击内容也不是终极目标,出版成印刷品也不是终极目标,售卖出原创作品的影视改编版权才是终极目标。这些给 ...
文图 / 左叔 在没读宋方金的《给青年编剧的信》之前,我不断地从各式各样从事写作的人口中得到一个讯息,那就是:写作本身不是终极目标,成为热门点击内容也不是终极目标,出版成印刷品也不是终极目标,售卖出原创作品的影视改编版权才是终极目标。这些给 ...
文图 / 左叔 《你是我最疼爱的人》是一本43万余字体量的长篇小说,它大概是我近十年左右时间里,读过单本文字体量的极值。上一本印象深刻的文本体量大的单本作品是王安忆的《匿名》。与《匿名》大量的文本消磨在“情状的描摩”不同,《你是我最疼爱的人 ...
即使知道了生命的过程和终点,我依然选择拥抱它,并欣然接受每一个时刻的到来。 ——电影《降临》 文图 / 左叔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我第一次读神职人员的书,也许我读过,但是我忘记了。人这一辈子,其实也就是与记忆衰退做无谓抵抗的过程,明知道也许有一 ...
文图 / 左叔 读完作家侯文咏主编的短篇小说集《台北发出的末班车》,最为直观的印象是台湾文学奖项多到逆天的地步,就像我女儿所读的小学班级,为了鼓励孩子们能够加强自我管理,在设了十来个班委的基础之上,又新增了十来个的班委助理,形成了一个“如若 ...
文图 / 左叔 作者焦冲说,在《微生活》里没有好人。他又说,坏人更容易写一些。 《微生活》是一本描绘“网络大V”微博段子手业界故事的小说,十三万余字的体量,虽然讲得是年轻人更容易接受的当下的网络之事,但行文结构章法却是严肃文学的“硬底子”。 ...
文图 / 左叔 张爱玲的《流言》一早就读过,应该是快二十年前还在读书的时候,至于是哪个版本已经不记得了。再读的版本是北京十月出版社2006年版的《流言》,是《张爱玲全集》中的一册。 正如从所周知的那样,此后几年张爱玲的遗作和手稿不断被发掘, ...
文图 / 左叔 可能是我自己的问题,长久以来我阅读译作都缺乏愉悦感,译作也几乎是我的阅读“死穴”。 我常常因为多音节冗长、无规律可循、甚至无法分辨性别的人名,因为陌生且需要强大知识储备来支撑的比喻、典故或者表述本身而迷失,需要辅以阅读笔记、 ...
[hermit auto="0" loop="0" unexpand="0" fullheight="0"]netease_songs#:209054[/hermit] 文图 / 左叔 有限的人生经历里,摊上比较戏剧化的场合,好像都在婚礼之 ...
文 / 左叔 我读七堇年的《平生欢》时,脑海里一直会有一个不知出处的画面挥之不去。群山的脚下,苍茫的原野,江河的源头,一缕涓涓细流从某处涌出,然后顺着地形蜿蜒而去,开始各自的旅程。他们时而平行、时而交汇、有的流向更开阔的世界,有的蹚过人生的 ...
文图 / 左叔 看到《白事会》的标题,其实就能猜出这是一本与死亡相关的书。长久以来,死亡对于我们而言都是一个禁忌话题,所以专门写死亡的书不多,也许我这样表述不对,或许应该换成我读过专门写死亡的书不多。 在读《白事会》之前,我印象里专门写死亡 ...
文图 / 左叔 读马家辉的《龙头凤尾》之前,我对作者一无所知。这种无知状态,有时候更容易让人抛弃固有的认知,也让人对阅读这件事情本身怀抱某种敬畏,一个人可能会读很多的书,但这些书通常不会越过某个领域,而这世上总有你不曾探知过的领域。 这本书 ...
文 / 左叔 已经忘掉是怎么知道白先勇的了,不记得是读书的时候念的课程里有提及,还是因为看过台湾电视剧集《孽子》的关系,或许还有可能是后来大热的青春版《牡丹亭》,现在看到他的名字,自然就是会联想到昆曲,联想到《牡丹亭》,反而汤显祖与那出剧的 ...
文图 / 左叔 林先生是台湾文学的泰斗,他的散文自然也就是大家的标杆了。这几年,他的文章既有入了汉语教材的,也有成为各类“人生大考”的考题的。这些细节在书序中,林先生一并都致辞感谢了。写作者是孤独的,尤其是在未成名之前的努力,犹如在黑暗之中 ...
文 / 左叔 & 图 / 拍照的蘑菇 错过出版热销时段的书,我多半会推到很晚才读,比如安妮宝贝的这一本《眠空》。甫一出版,周遭会有太多的声音干扰阅读的乐趣,况且她一直以来都是具有争议属性的写作者。在这个媒体空前繁盛,人人都能发声的年代,想要 ...
花了三个晚上的时间把 @马家辉在香港 的首部长篇小说#龙头凤尾# 的简体字版给读完了。正巧今天是2016年的圣诞节,小说里面也多次把圣诞节作为时间节点,着重描写。 时隔193几年的香港,已经过去八十几年了。那个声色犬马,暗流涌动的江湖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