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最疼爱的人:婚姻的美满里必定有自我的丰盈

你是我最疼爱的人

文图 / 左叔

《你是我最疼爱的人》是一本43万余字体量的长篇小说,它大概是我近十年左右时间里,读过单本文字体量的极值。上一本印象深刻的文本体量大的单本作品是王安忆的《匿名》。与《匿名》大量的文本消磨在“情状的描摩”不同,《你是我最疼爱的人》将大量的文本消耗在世俗的家长里短之中,更让我这种写不出长段文字的人觉得此处有着一个巨大的黑洞。

“大部头”的作品不易读,尤其在现实浮躁的年月里,越来越少的环境氛围能够纵容一个人沉浸于某一个体量巨大的故事里。好在,很多长篇作品的初衷并不是以印制成书作为目标,它们期待着被收购影视改编版权,换另一个面目呈现在公众面前。

也许就是这样的潜在初衷,《你是我最疼爱的人》虽是小说的“皮骨相”却是戏剧的“衬里子”,角色、伏线、段节、段落等元素都有着电视剧的节奏和格调。几个主要的人物活在字里行间中,浑身带着戏,仿佛只要制作团队能够力邀“国民好媳妇”等一干人马,拉起来一个剧组,这部戏肯定能做成“票房保证”。

婚姻是中国文学创作,不对,还包括综艺节目策划的重要源头,婆媳关系、家长里短拍成的影视作品估计绕地球不知多少圈了,想想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现如今依旧还在不断翻新演进。想要从一个众人都在挖掘的领域辟出一点新意,在我眼里其实挺难的。《你是我最疼爱的人》的作者连谏用43万字讲述了一个在我眼中算是比较有意思的剖面,关于爱情婚姻里的“恩”和“义”。

她在自序里其实就是点明了这一点。她说:爱是给予,但恩情的回馈不过是被动的换果果游戏,疲惫和厌倦在所难免。她又说:爱,是恒久的恩慈,是漫漫岁月中肩承彼此。她还说,大多数婚姻总是从盲目的推崇开始,从缺少真诚的尊重开始匮乏。而尊重和感恩在婚姻里的重要性,就像鲁菜里的盐和酱油,它们比道德、责任感还要具有美感的东西。

读完这几段文字,我就在拼命地回想我到底有没有吃过正宗的鲁菜。可能有,但也许不正宗,但我有在酒桌上遇过“山东人的规矩”。一条鱼上桌,怎么喝酒且整套的说辞:鱼头朝着谁、鱼尾朝着谁,该喝几杯酒;鱼眼给了谁,划水给了谁,又该喝几杯。这种程式性的餐桌礼仪带着旧时代物质匮乏的印迹,却在新时代里活学活用演绎成了“男人调戏男人”的说辞,婚姻里的传统的恩义与现代追求彼此幸福自由之间的关系,我总觉得与这有几分相似的味道。

婚姻题材的作品,似乎也绕不过城乡二元结构,这个由中国近现代户籍制度缔造的“天生的坎”如果不用显然就太浪费了,《你是我最疼爱的人》也用了这个人设结构,将城市社会底层的“灰姑娘”与来自农村的“凤凰男”给捏在了一起,撑起一条乍看颇有错位感,其实骨子里又彼此相似的主线,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相关的爱情婚姻伏线多半都是有这样的“错位感”。

爱的确可以让一个人奋不顾身地低落到尘埃里,但我总觉得这其中理应还有一份持重,对自己付出的疼惜,这种疼惜有时候会显得理智、显得不近人情,但有时候会让我们避免掉“所托非人”的遗憾。试想,即便我们能在尘埃开出一朵花,但是灰扑扑的,是人随手可以弃之废物,未必是对自己以及付出的情感的最好交待。爱,可以勇敢爱,但不可以勇敢地愚爱。爱的幸福美满里,必定有自我丰盈、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的部分。

《你是我最疼爱的人》中所涉人物普遍的心理动因基本上都是攀比,我不知道作者是不是创作之初就是有这的自觉,还是在作品表述过程之中自然而成这样格局。攀比,作为中国人生活的常态,在人口流动性越差的地方越明显,例如广大的乡村,再比如城市底层,那是一种想要超越这平凡的生活,却又无力摆脱之后,不得已只能选择最贴近人性灰暗面的无奈。中国人以正向的思考将其归于“人活一张脸”。

作者有对农村底层生活人物周全的观察,有些细节贴着地气,应该很抓未来收视观众的心理需求吧,有些生活伦理的探讨应该会有社会话题的延伸吧。只是作者在故事将太多的人物给写死了,看得出来是为了推动情节,设置所谓的“人生考题”,但“韩剧三宝”出现多了就让人觉得有点值得商榷。

还有就是整个故事的结尾收得有点急,不知道体量不知不觉得铺陈得让作者也心惊了,还是就是要留一个比较开放式的想像空间给读者,最后几个段落更是大时间的跨度交待了一个结局,最终扣回了“婚姻的美满”与“人生的丰盛”这两个概念彼此动态平衡的关系。其实如果不交待那样的一个结局会怎样呢?似乎更有启迪读者思考的价值,但又好像不符合中国人对于婚姻美满和人生丰盛的期待。

连谏,本名连淑香,山东高密人,现居青岛,职业码字人,为多家报刊撰写专栏,曾出版图书《门第》《家有遗产》《别对我撒谎》《请对我撒谎》等二十余部,多部小说被改编成影视剧。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15-1-1
页数: 390
定价: 39.8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33940720
内容简介:
因流言的而辍学的漂亮姑娘胡美杉,以经营馄饨店“美杉小厨”为生,遇见了高大英俊的大学助教陆易州,为配合陆易州单位买房与其假结婚,又成了真夫妻,美杉面对丈夫出轨,婆婆刁难,小妹小禾车祸忍辱负重倾尽全力不离不弃,一路走来收获的不是她想要的爱情,两人最终分道扬镳。
作者在自序里写,大多数婚姻从盲目的推崇开始,从缺少真诚的尊重开始匮乏。其实不是的,真诚的尊重与推崇也不会产生真正的爱情,门当户对这个道理走遍天涯海角都是对的。如果男女主角从头到尾都在讲爱情,那是因为两者的社会条件势均力敌。连谏写了一个说不清谁对谁错的故事,看上去与爱无关,但都是因爱而起,亲情与爱水乳交融,好多细节让人能在瞬间热泪盈眶。
很多人都明白爱情可以照亮什么,但这个具体的指向又常常让人很怀疑。其实除去爱情,生活中所有的东西都是琐碎的组成,那些心灵的感受,清晰的视觉,温情的触摸,动听的言语,寥落的神情,看似零零落落,其实各归各位均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也许没有牵一发而动全身那么环环相扣得明显,但琐碎的细节往往具有流沙般细致而惊人的力量。
书中体现的生活中琐碎的真实,血肉饱满,异常丰沛。是的,我愿意用丰沛这样的词,因为,除去空间上的充盈之外,也兼具了情感上的意味深长。
除此之外,这种紧凑又抓人的叙述方式有着异于其他的舒适度,并不凛冽尖锐。在许多表现爱的故事里,很多东西都不被说清楚,她只用日常的一切琐碎来达到揭示的目的。比如,爱里面感受到的愤恨厌倦虚伪是非常可怕的 ,而人们对于可怕的东西都有天生的选择性盲目,以为不说透,便不存在。为什么一些犀利的语言出现在书里那么不招人待见?生活都这么残酷了,逃避还来不及,像猎猎寒风里的夜宴,人生经得起几回这样的提醒?
美杉付出了,最终易州还是不爱她,只是感恩,对比易州的虚伪和美杉的自欺欺人,小邵老师这个人物是最真的,敢爱敢恨不装逼。小邵老师爱易州,也付出了,但易州不敢要她,怕背上恶名。(女人想通过付出来获取爱情无异于缘木求鱼。)
旁观故事的好处,是能反思自己的生活,哪些做法是不妥的,哪些事情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能把日子过得风平浪静的,大多是睁只眼闭只眼的,有的索性全闭。美杉错在最后的觉醒,她不愿意继续活在自己的幻想中。“过日子像在演戏。”但从觉醒的那一刻,新我的出现是她在这场婚姻里最大的收获。
博尔赫斯说:“日子是一张琐碎小事织成的网。”这些小事传达着人的意志力,内心的耐受力,人与人磨肩接蹱的遥远距离,要在琐碎丰沛又忙乱的细节之间让人说“我爱你”,实在是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