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候鸟一样飞:拍动灵魂双翼抵御现实沉重

像候鸟一样飞:拍动灵魂双翼抵御现实沉重

文图 / 左叔

看国家地理频道的时候,曾经介绍过一种海鸟,生活在烟波浩渺的大洋深处的岛屿周边,从学会飞行起,除了生育繁衍之外,余生都在四海漂泊和羽翼振动中度过,就像电像《阿飞正传》里提到那只“无脚鸟”一样。张国荣的那句台词特别经典,“我听人讲过,这个世界有种鸟是没有脚的,它只可以一直飞啊飞,飞到累的时候就在风里睡觉……这种鸟一生只可以落地一次,那就是它死的时候。”看过电影的人,都明白他其实是在说人,说人骨子里那种不愿身处困局的漂泊性。

我们传统的社会的基底是农耕社会,人与土地有强烈的依附关系,也有比较普遍的“根”的概念,除非战乱、疾病、饥荒等天灾人祸,人口的流动性通常是极低的,稳定的社会结构和支撑系统,让人找到定心的安全感。在稳固的社会结构中,人一旦因为各种机缘脱离了原先的环境的,便会有“去国怀乡”的忧虑,文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个非常宏大的审美主题“乡愁”。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的发展,人口与土地的依附关系逐渐瓦解,“出走”似乎成了冲破禁锢的主流,然而随着时间的沉淀,那些充满“青春闯荡”情节的“出走”与“回归”,其实都是“乡愁”主题的升级版本。

赵波用“候鸟”的概念来涵概她与几个城市的关系,这些城市有些是出生地,有些是客居地,有些住了十来年的,有些只有三月半年,因为文化、环境、氛围、物质、酒精或者那个城市的人,所以在心灵上都展示出某种“依存感”和“归属感”,这个主旨与“候鸟”的喻意本质上是相通的,都暗藏了一个“回归”的概念。她用“飞”字来概述她当下的状态,看似轻盈地拍动着灵魂的双翼,却又不得不去面对着肉身的重量和环境的变迁,而她各种努力的目的,相信依然是寻找那份归属感。

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承认,从宏观来看,每个写作者其实是属于他的时代和舞台的,从个体来看,每个写作者都有丰盛与枯竭的阶段,虽然有些人能够做到交替上升,不断激发潜能,但作为生物性的人,我们还有无法敌得过的规律。面对一个必然的结局,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选择,而我觉得人性中最美的一面也许就像电影《降临》中传递的一个概念一样,“我预见了所有悲伤,但我依然愿意前往。”与必然的结局作抗争,在有限的格局做极致的努力,将过程中的感受作为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不必面对结局的黯然,保持一份“傻里傻气”的天真向上。

在《像候鸟一样飞》中,赵波有很多“城市相对论”的字句,尤其是关于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差异化的描述,会让人有“精妙”的感受。那些人来人往的城市、层层叠叠的建筑、密密麻麻的规则在她的文字中被抽剥了细节,就像我们放弃掉日常生活的诸多细节、行为、故事,而选择用三言两句去介定某人一样,鲁莽中也有直率的一面。她在不同的城市里游走,带上路的行李里必定有过往的认知系统,而面对新鲜的人事物,依然会有走不出来的“牵念想”。生活里总有一些巨大的惯性,以我们不察觉的姿态,留在我们的行为举止之中,对于一个写作者而言,这些惯性也会散落在她的文字里。

赵波,七零年代代表作家。著有《北京流水》《双重生命》《巴黎情事》等小说和随笔集二十余种。在各地开设城市与情感专栏多种。
七年游走,这是赵波首次直面自己的痛与痒。
新浪微博名:赵波-赵桉 weibo.com/zhaobo
本书微信公众号:bobozhao711

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15-5-1
页数: 282
定价: 39.8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39982359
内容简介:
一个有事故的女人写的一本有故事的书。沉寂七年后再出发,女作家赵波首次公开这七年来游历十几个城市的行迹,遇到的各色人等,生命里逃不掉的那些事。也是首度曝露内心深藏的秘密,爱与恨,痛与痒,让更多的读者了解一个女作家成长过程中的心酸和浪漫。
书中谈到与陈村、王朔、石康、贾樟柯、阿城、姜昕、洁尘、韩东、刘亮程等人的友情往来!更有与崔健的独家书信披露!
王朔、石康、陈村 挚爱推荐!
她是 孤独的记录者,也是最温暖的旅人。
王 朔:我觉得赵波对我们的价值就是——今天存在过赵波这么一个人,她想过什么事,她经历过什么事,她有过什么感受,这个可能更重要。
石康:赵波是一位亲切而直来直去的独语者 ,她十分重视自己的直觉,无条件地相信它。并且,还能准确地说出它,她大概是使用“男人、女人”这两个词最多的一位作家。我认为,她说出的都是一些“性话语”,这些“性话语”严重地缺乏下流与色情,而是一些琐碎的生活感受——天气、服装、音乐、油画、电话、酒、文字、房间、男女关系之类。在这一点上,赵波还真称得上是独特,她好像是天生就擅长讲述这些东西,她的思维十分跳跃,忽东忽西,但万变不离其宗,话题最终总能回到女人对一切事情的感受与态度上来。我认为,这便是她的起点与终点。
陈村:我一向认为,女性作家之所以不是很多,并非她们的无才,而是她们的不屑。如赵波者的加入,是文学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