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事会:在错位的冲突中探究人性

文图 / 左叔 看到《白事会》的标题,其实就能猜出这是一本与死亡相关的书。长久以来,死亡对于我们而言都是一个禁忌话题,所以专门写死亡的书不多,也许我这样表述不对,或许应该换成我读过专门写死亡的书不多。 在读《白事会》之前,我印象里专门写死亡 ...
文图 / 左叔 看到《白事会》的标题,其实就能猜出这是一本与死亡相关的书。长久以来,死亡对于我们而言都是一个禁忌话题,所以专门写死亡的书不多,也许我这样表述不对,或许应该换成我读过专门写死亡的书不多。 在读《白事会》之前,我印象里专门写死亡 ...
文图 / 左叔 读马家辉的《龙头凤尾》之前,我对作者一无所知。这种无知状态,有时候更容易让人抛弃固有的认知,也让人对阅读这件事情本身怀抱某种敬畏,一个人可能会读很多的书,但这些书通常不会越过某个领域,而这世上总有你不曾探知过的领域。 这本书 ...
文 / 左叔 已经忘掉是怎么知道白先勇的了,不记得是读书的时候念的课程里有提及,还是因为看过台湾电视剧集《孽子》的关系,或许还有可能是后来大热的青春版《牡丹亭》,现在看到他的名字,自然就是会联想到昆曲,联想到《牡丹亭》,反而汤显祖与那出剧的 ...
文图 / 左叔 林先生是台湾文学的泰斗,他的散文自然也就是大家的标杆了。这几年,他的文章既有入了汉语教材的,也有成为各类“人生大考”的考题的。这些细节在书序中,林先生一并都致辞感谢了。写作者是孤独的,尤其是在未成名之前的努力,犹如在黑暗之中 ...
文 / 左叔 & 图 / 拍照的蘑菇 错过出版热销时段的书,我多半会推到很晚才读,比如安妮宝贝的这一本《眠空》。甫一出版,周遭会有太多的声音干扰阅读的乐趣,况且她一直以来都是具有争议属性的写作者。在这个媒体空前繁盛,人人都能发声的年代,想要 ...
花了三个晚上的时间把 @马家辉在香港 的首部长篇小说#龙头凤尾# 的简体字版给读完了。正巧今天是2016年的圣诞节,小说里面也多次把圣诞节作为时间节点,着重描写。 时隔193几年的香港,已经过去八十几年了。那个声色犬马,暗流涌动的江湖世 ...
文图/左叔 年末,总是期待一场旅行。一半是天寒地冻、生无可恋的天气;一半是辛劳一年、期待放纵的心态。 成了家之后,尤其是有了猫狗之后,似乎一直都没有办法去规划一个长途旅行,更不用谈那种说走就走的浪荡了。搭着假期、拖家带口的那种周边游,常常不 ...
文图 / 左叔 01. 我做过几年宣传教育干事,名义上掌握着整个单位的报章征订大权,但实际上也是在经费预算、领导品味和世事艰难之中左右平衡的角色。但也就是因为有这样机会,我能够利用“职权便利”为基层阅览室订了几年《三联生活周刊》。 读了几年 ...
文图 / 左叔 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对于音乐人张亚东的认知,只停留在他的音乐作品以及与女明星的八卦上,当然也会知晓一些他在这个行业的地位以及行事上的风格,但是偶然间看到他的摄影集《初见即别离》仍然会觉得惊艳。 艺人的跨界作品更像是一个多棱镜, ...
[hermit auto="0" loop="0" unexpand="0" fullheight="0"]netease_songs#:431357712[/hermit] 文图 / 左叔 01. 很多时候,我们错信了宿命。 与什么样的人 ...
文 / 孙衍 赵小青是谁?赵小青首先是个女生,一个北漂女生,一个北漂的写剧本的女生,一个北漂自觉并不漂亮的写剧本的女生。这样的女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敏感、自我、一针见血。但赵小青和所有的北漂女生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我这么忙,少跟我虚 ...
文图 / 左叔 有幸参加端木向宇的新作发表会,现场听她交流关于《魔都:戒不掉的女人香》一书的创作体会。 认识她十余载,尤其是在编撰《金太仓》杂志的五年左右的时间里,她给我印象一直是勤奋用功、兴趣广泛、涉猎众多,有明确的自我方向,且能够很好地 ...
文图 / 左叔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写作是不可以教的事情。这种不可教,并不是遣词造句等技术层面的不可教,很多时候是立意视角方面的不可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经验,都有自己的长处和局限,而写作的独特性便是依附这些特质而存在的,纵使在初涉写作的时 ...
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父辈们老了,我们会不会回到故乡,去接手他们耕作了一辈子的土地?是什么挡住了我们的脚步?为什么我们与土地的依存感那么弱?又是什么让我们不愿意回头呢? 文图 / 左叔 绿妖在《如果可以这样做农民》的跋中,坦诚自己其实是一 ...
文 / 苏小旗 看一本读得进的书,就好像在下过一场清净的雨的午后,或在秋末时分开着门窗的夜晚,与作者在絮絮地说着话。 这场交谈并没有固定的主题,语言自会把彼此的思想清淡而有些弯曲地呈现,频率相近的人,这样会觉得毫无压力。 我是一个对阅读很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