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课:写作也许是项不能教授的技能

小说课:写作也许是项不能教授的技能

文图 / 左叔

在分享读书感受之前,我得先表扬一记我所在城市公共图书的服务。如果在馆藏系统里无法找到自己想读的书,特别是一些专业领域的新书,可以尝试通过微信公众号下订单的形式点单。在那个平台上,只需要留下借阅卡号、快递信息即可,不需一周新书即能到府。台湾知名作家许荣哲先生的《小说课》系列作品,我就是如此到手的。如此便捷,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读书呢?

虽然我大学里读中文,毕业后也几乎是一直在从事写作工作,但在我的认知里不知道为何一直前置了一个“写作是不可教授”的观念,这里的“不可教授”并不是技巧领域的不可以教授,更多的是表达的内核、观感的磨砺和灵感的激发等方面的,我一直觉得这个领域没有太多的规律可以循,即便有专业人士总结出所谓的规律,但仍然需要面对“因人而异”,我总觉得在“教授”与“接受”之间隔着万千差异。

没有人天生会写作,很多都是在后天诸多次的实践中慢慢摸索出来的。现实又有与我观念相左的地方,既然是后天习得那一定是有某种规律可循的,既然有规律那么就有教授的可能,然而写作领域却又不是理数课那样“一是一、二是二”,而是有很多模糊的边界。遣词造句有很多讲究,谋篇布局也有很多章法,主题思想也有很多可借鉴参考的经典,但每位写作者最终所能呈现出来的风格却是千差万别的,很多主题相似的内容也会有不一样的展现,多样性、独特性也在写作领域产生了排斥“抄袭”的诉求。

也许正是因为有这样或者那样特别之外,在写作技能掌握的过程中,更多的时候考验的是一个人在实践时坚定的执行力,在学习中贯通的领悟力。许荣哲先生的《小说课》(壹与贰)两册书更像是中文专业大学课堂上用以传道授业的讲义,他在阐释自己观点的时候,并不是灌输式的说教式,告诉你应该如何为之,而是辅以常见的经典片断或着知名作家的实例做启发式的点拔,这就需要阅读者掌握一定的基础,且自备同频的“接收”系统才能达成最佳的效果。

他在书中罗列了诸多关于写作的话题,基本上都还只是在解读技巧方面的潜在规律,从读者心理和主题升华等角度出发,来摸索写作方面的规律,但对于前面提到的那个几个“难以教授”的领域仍旧只是绕着边界再转圈圈。所以,他的这本书相较之下,更适用有一定的写作技能基础,又想在此更加精进的写作者用作参考,如果想靠读完这两本书就能参透写作领域诸多未解锁的技能,在思想性上有所提升,那可能也过于乐观了些。

可能是我们长期生活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关系,我们更关注掌握技能本身,对于技能背后的规律,以及如何掌握规律自己创新式的尝试、摸索、思考、总结,往往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不够重视,也没精力和能力去做深度的研究,陷在一种虚妄的表象之中,就像图书馆的公共服务已经将纸质的书籍,做得像订阅微信公众号一样简便,用快递的方式将你想读的书籍“推送”到你的家里,看似越来越方便了,但是没有解决好人对于阅读的需求,这样的努力其实也会显得特别的力不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