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蕾深处是故乡⁰²:诸事匆匆的时代,有这些便已经足够了

文图 / 左叔 虽然眼下纸媒时代已经“呼啸而过”,但总有一些残存的“时代拖影”,三不五时地借助新的“酒瓶子”,勾起对旧时光的回忆,或是微醺的,或是回甘的,或是怀念与厌弃各掺一半的。 网易旗下的“人间有味”专栏,以及衍生出来的诸如“人间theLivings”公众号等“产品”,包括这一本我刚刚读完的《味蕾深处是故乡⁰²》,便是如此的东西。它们在“小屏时代”坚守着,只有在纸质阅读 ...
文图 / 左叔 虽然眼下纸媒时代已经“呼啸而过”,但总有一些残存的“时代拖影”,三不五时地借助新的“酒瓶子”,勾起对旧时光的回忆,或是微醺的,或是回甘的,或是怀念与厌弃各掺一半的。 网易旗下的“人间有味”专栏,以及衍生出来的诸如“人间theLivings”公众号等“产品”,包括这一本我刚刚读完的《味蕾深处是故乡⁰²》,便是如此的东西。它们在“小屏时代”坚守着,只有在纸质阅读 ...
文图 / 左叔 500多页的长篇小说,原本以为元旦假期前是读不完的。后来因为身边的同事陆陆续续“放羊”,原本年底如链条履带一般不能脱节的工作骤然停了下来,除了需要一个人应付有明确截期的工作,又帮忙处理一些其他部门脱了缰的急事之外,但凡有些能够见缝插针的地方,我便打开这本《燕食记》“放放汤”。 大概也是要感谢这集体“放羊”的状况,也正是因为如此,自己才能在每日“苟住”以及“幻 ...
文图 / 左叔 在吃这个问题上,我一直比较“谨慎”且“传统”,没有那股子“孜孜以求”的劲头,所以总觉得“吃花”这样的举动多少有点“偏狭”和“刁钻”。况且过了三十岁之后,少年长身体时常有的“饥饿感”消失不见了,每餐”碳水“降至两汤匙米饭或者差不多等量的其他主食,不知不觉中也就这样吃了十来年。在“吃什么”都兴致不高的情况下,“吃花”这件事情于我而言自然也是兴趣不大的。 所以在读 ...
文图 / 左叔 这是一本关于日本北海道这个热门旅行目的地的旅行书,它包罗万象,几乎能够想到的与旅行相关的内容,都是以模块化的方式呈现,总有一个部分能够击中你的兴趣点,特别像一本可以轻松翻翻的旅行杂志。 这本书的配图很好看,当然首先要归功于北海道迷人的自然风光,其次我觉得采写的作者团队也是足够尽力,没有用“罐头图片”来随便点缀,而是有深入的第一手“现场直击”。要说遗憾也是有的 ...
文 / 左叔 蔡澜先生的这一本《活着,就要尽兴》大概是报章杂志专栏集辑而成的,内容洋洋洒洒、长短不拘,且千言万语、包罗万象,读完之后想要捡起一个头说点什么,也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情。 勉强算是写过月度专栏的人,也曾深切地体验过“开天窗”的焦虑,像蔡先生这样常年累月日日不能停稿的状态,想想也觉得是一件可怖的事情,没有强大的时间管理能力和执行力,绝不容易达成。 合上书页,思来想去 ...
文图 / 左叔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这世界太酸,幸好你有点甜。我们总能在不如意之中翻身的根本,在于我们对于一些人或事仍有寄托。 我们所能体会到的于职场竞争落败之后的“全世界的酸”,很多时候是我们不愿意承认“能力之弱”“努力不够”,还有一部分源自我们刻意的比较。我们会不自觉地将自己放在“柠檬精”附体的角色里,眼里全然不见他人的努力,剩下的只有他人的讨巧和经营。 有一个东西可 ...
[中国香港] 蔡澜 / 我喜欢人生快活的样子 / 湖南文艺出版社 / 购买 文图 / 左叔 此前,我应该没有整本读过蔡澜的书,但我有直觉应该看过蔡澜的其他作品。作为在港产影视作品中见证青春岁月成长的一代人,我同样也不能否认在青春岁月成长之中,香港以及它所承载的文化意象影响过曾经封闭的我,念念不忘的还有那句经典的台词:你饿不饿啊,不如我煮碗面给你。 蔡澜的这一本《我喜欢人生快 ...
文图 / 左边 我喜欢《夏日会在晚餐后》呈现出来的语感,虽然它的外在是市面上流行的“轻阅读”的品相,但它的文本语感是精妙的,能够感受到作者龚林轩在推敲某些极致的东西,比如描述比喻的陌生感,会努力地寻找更为精确的比喻和表述。读他的文字,我会想到张爱玲、王安忆、朱天心这一派的写作者,在文字上擅长“工笔细描”的写作者在这个方向的孜孜不倦的努力。 他如是写道:伦敦的地铁支线繁杂,难 ...
文图 / 左叔 大概是三十岁后,我生了一次带状疱疹,疼得夜不能眠。看诊医生告诉我,现如今各项激素和基础代谢值都开始下降,免疫力已经不能与前一个十年相比了。大概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了有规律的跑步健身、开始与慢性鼻炎负隅顽抗、开始刻意减少每餐淀粉质的摄取量。 我有大概近十年时间,午餐和晚上的主食只是两汤匙米饭,当然早餐是极丰盛。因为自小没有赖床的习惯,只要天气不热,我是有足够 ...
文图 / 左叔 严格意义上来说,《至味在人间》这本书是一本报章专栏文稿的辑集,它的作者陈晓卿本身就是一位电视媒体人,在做好主业的同时,前后十余年间在吃这件事情上孜孜不倦,终于成就了这本五味杂陈的书。 从书的后记、作者自述来判断,主导这本书出版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其实是想借着央视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热播来造就一个现象级的作品,然而因缘际会等诸多因素影响了整体运作的周期。 ...
文图 / 左叔 读许忆的《旧时光的味道》,会有一种知根知底的亲切感,这种亲切感一半来自年纪相仿,另一半来自成长背景相似。 世事历练,几乎所有人的内心里都会有一些不便明说的体悟,恰好借由许忆满是“人间烟火”味的文字点破了,很多事情原来不是自己一个人知其不易,又不是一个人孤独面对,于是内心中那些坚硬结痂的地方又松动柔软了一些。对于成长背景与他相似的我而言,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里, ...
文 / 孙衍 江南人吃笋,实在是家常便饭。特别是春笋,雨水过后,因为发得快,满山的竹林子里都是冒出的笋芽笋尖。总有人开着小车送到小区门口来,一把把一捆捆的,堆成了小山。买的人爽快,连价格也不问,总是抱起几捆称了就走,好像再不买就要被人抢走了似的。 春笋不似冬笋,外面剥去一层,里面差不多都是可以吃的笋心了。春笋长得快,一夜之间就老了一层。所以买回去要剥掉好几层,直到剥得只剩下 ...
文图 / 左叔 拜各种看不见的机缘所赐,在大学入学二十年后,我又获得了重返大学校园短期进修的机会。背起双肩包,每天要走几乎横跨两个街区的路,开启宿舍、食堂、教学楼之间的“三点一线”学生模式。短短一周有余的生活,往日校园中曾经熟悉的画面一一呈现,旧式大楼弥漫出时光浸染的味道,大学广播正在讲热门的文化现象,图书馆的自修教室里是准备英语考试的年轻面孔,操场上还有新生在学习三步上篮 ...
文 / 孙衍 去扬州之前,特地在地图上标注了一下,心想扬州这么个小城市,从火车站到古城应该不远。查了一下,也确实不远,一条街走到头,就到著名的东关街了。 到了扬州才发现,这一路走到头的街可真长啊,出租车足足跑了近一个小时。一路上,从高楼林立的新区,到古色古香的老城区,再拐了几个弯,司机才把车稳稳地停在一个巷口。 下了车就看到一家饺面馆,这还是第一次看到把饺和面合在一起说的面 ...
文 / 孙衍 & 图 / 重走青春 对面的楼拆迁了,原本也没什么,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发生变化,由不得我们这些用情绪驱使人生的人。 只是,那楼下一间间的小店铺着实让人不舍,特别是一家老南京人开的鸭血粉丝汤店,小小的店面,里面仅有四张桌子八条凳子,每次去都挤挤挨挨坐满了人。逢上加班晚了,特别是冬天,便会和同事约了去对面这家店里,要一碗鸭血粉丝汤,浇头要的是豆腐果子,也就是 ...
制作图摄 / 半城 & 文案整理 / 左叔 生活是否需要仪式感,也许每个人都有见仁见智的答案,但美食一定是那个要求“食香味俱全”的。享受有颜值的餐点,一定会让你收获更多愉悦的心情。 感谢半城近期推出的新专辑“半城食记”。首款推荐餐点就是拥有“高颜值”的轻食:活力减脂沙拉。新鲜常见易得的食材,搭配低脂酱汁,高纤维素、高蛋白、低脂肪,享受美味零负担。 下面就为你奉上图例,你也可 ...
文 / 孙衍 自从食堂有了狮子头这道菜,去食堂的人顿时多了起来。不大不小的带汤樽碗里满满当当装了只粉蒸狮子头,旁边挤挤挨挨撂着几根青菜,便有同事一旁戏谑:“有肉有菜,活得自在”。 食堂没改造前,万万是吃不到狮子头的,就连在西红柿蛋汤里捞出点蛋花都是奢侈的。后来,有人提了意见,食堂才改头换面,据说是被人承包了,伙食瞬间好了起来,破天荒的,各式菜式竟达九十余种,狮子头就夹杂其中 ...
文 / 孙衍 入冬以后,寒气凛人,除了要去城东的总参涮羊肉饕餮一把,就是心心念念着那些冒着热气的馄饨摊儿了。 记得城南的胡家花园刚开放那会儿,约了几个好友一起去观赏。一行到了升州路已经是正午时分了,有人提议说著名的汪家馄饨不就在附近吗?要不去吃碗馄饨再去胡家花园,也正好顺道儿。 从仙鹤街往南走,进了一个小区,拐弯抹角找了几圈,愣是没看到汪家馄饨的影子。只好又折回小区门口,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