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有所动力不能及处,有人递了个台阶来

当我们停止否认自己是谁,停止抵抗自身的感受,我们就卸下一个沉重的包袱,停止了一场无休无止却永远打不赢的对抗人性的战争。(from 《幸福超越完美》)

文图 / 左叔

人,有时候是需要一些退路和台阶的。在一些心有所动,力不能及的关键处。

这是一种自洽的心理机制,连小孩子也慢慢摸熟了它的套路。

孩子尚年幼时,极偶尔也会有撒泼打滚的时候,发作在公众场合,身为家长常常会感到骑虎难下。孩子陷在某个执念里,什么话都听不进去。家长若是“上劲”,刚好配合了孩子的情绪发泄;你若是“冷处理”,戏拖得又臭又长。

戏拖久了,脸色看明白了,孩子其实也是知道闹下去也没有什么结果,无奈身陷情境之中,像个没有听到喊“卡”的演员一样,只能硬着头皮演下去。

这个时候,若是有位同样身为家长,谙熟小朋友内心世界的路人伸出援手,给孩子一个陌生感的外部刺激,孩子就有可能出于安全意识或者出于羞耻心,一个激灵就从地上爬起来了。动作不必多,有时候就是一句话:让我看看是哪个班的小朋友?

一句话就点破了孩子的“可有可无”的执念,递了一个台阶,让他从“骑虎难下”上滚落下来。

成人也是如此,职场上也有同样的情境。表演勤奋、热衷去卷的人,如果内心中没有那个“有所求”的坚硬内核,缺少足够的“成就感”支撑,就会陷落在“硬着头皮上”的境地。

心有所动,力不能及,天时地利人和诸要素也没有凑齐,被架在那个尴尬的“骑虎局”里。此刻收手,容易前功尽弃,被人当场戳破;还要卷起,自然身心俱疲,无以为继。

这个时候若是有人站出来反对,大闹一场,掀翻戏台,也不是什么坏事。有人愿意当皇帝新装里面的那个小孩子,无非“真天真”,实乃“有勇气”。到了这步田地,别人垫了个台阶在脚下,咱就麻溜地往下爬呗。毕竟等下去,如果再没结果,大家就真的看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命里没有东西,不怨自己,咱还可以借此机会,把失利的归因全部结算在此一举。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