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还有朋友跟我抱怨,说现如今的“小朋友”不知道是怎么了,永远处在一个“捏起来不像个粽子、摊下去不像个糍粑”的状态,根本不敢谈”使唤“了,就连正经八百的份内活也是”差不动“的状态。这要搁在以前……吧啦吧啦一通感慨。
听完,也深以为然。我身边虽有例外,但大多也是如此。想想也是,读大学出去见过一番世面之后,最终还是选择“小城安逸”的,必定是骨子里心性不野的人,你让这一类人为了工作“拼死拼活”、“热血鸡汤”,基本上不可能。
除了心性之外,还有现实的处境。这几年陆陆续续进来工作的人,家境都相对优渥,从接受教育的背景来看,阶层固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当然透过教育滑坡的也有,但逆袭的终究是少数。“高开高走”成了我身边的常态。
多看一眼家庭成员、社会关系,就知晓来路不凡。这算是上几辈人用含辛茹苦,养成了笃定从容的“贵气”吗?如果是的话,我不知道会不会像历史上的其他周期一样,迎来艺术创造上的另一波高峰。
现实安逸,也不需要他们再去努力什么。新人开“豪车”相当普遍,入职便有房也是寻常。虽然月入5K+,或许刚好可以抵平养车的费用,日常开销、大项开支可能还是要靠父母接济。
你说这是时代造就的巨婴也好,这是财富的代际转移也罢,当它变成一种普遍的寻常,新世代当中的某一类人群,他们内里的激励驱动机制就有值得推敲的地方。
我无法判断这样的状态好与不好,我只是联想到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在《我弥留之际》中的一段话:生命是在低谷中孕育出来的。它随着古老的恐惧、古老的欲念、古老的绝望一直吹到了山顶。我们之所以必须一步一步走上山,就是为了可以坐车下山。
我们被时间焦虑、死亡恐惧一路催逼着完成生命历程,有些人匆匆忙忙留下了一些什么,有些人晃晃悠悠糊过了一生。命运给予我们笃定从容的状态,应该是一份难得的礼物。
面对这样难得的馈赠,我们在衣食无虞之外,能否创造点什么?当然,这些创造未必一定局限在职场,只要让人生不必黏黏糊糊就好,能不能再干脆利落些、丰盈饱满些。
既然已经是坐车上山了,错过了沿途的风景,现在登顶了,多少看一眼外面的大好风光。至于将来时代洪流之下,大家伙是坐车下山,还是走路下山,再说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