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违本心,试着包容他人的感受
文 / 左叔 代沟这东西,真是一把“杀人于无形”的利刃,随便瞎聊聊,无意的一句话,立马“见血封喉”了。 和一个96年出生的,分析一个短视频作品的结构,他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一个视频背景音乐要选《Take Me Home, Country Ro ...
文 / 左叔 代沟这东西,真是一把“杀人于无形”的利刃,随便瞎聊聊,无意的一句话,立马“见血封喉”了。 和一个96年出生的,分析一个短视频作品的结构,他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一个视频背景音乐要选《Take Me Home, Country Ro ...
生命的吊诡、可爱的地方就在于,你永远不知道在转哪个弯,碰到什么样的人,甚至拿起一本什么样的书,一看,就改变了一生。人生总有确幸的美好的时刻,有时候为了追寻这种时刻,就值得活下来。 —— 马家辉 文 / 左叔 城市太小,街面上随便晃一晃,多多 ...
把注意力放在体验感而非结果上,人是真的会慢慢慢慢松弛下来。不要觉得没到终点就一无所得,这一路上你遇到的人、吹过的风、看过的日落和喝过的酒,都会变成你区别于旁人的独一无二的收藏。 —— 友野信 文 / 左叔 光讲“体验感”会显得有些“玄乎”, ...
不要停下,即便你不认识路。为你指明路的,不是停止,而是前行。 —— 阿多尼斯 《门后的童年》 文 / 左叔 在高温炙烤了一个多月后,冷空气带来了雨水和降温。昨天下午,朋友圈里一片“七彩祥云”的打卡照,颇有一种“翻身把歌唱”的释放感。然而,日 ...
太害怕别人的负面评价,你的生活就永远是他人欲望的合集。 —— 马克·曼森 文 / 左叔 人在世间走一遭,谁没有在别人舌尖上滚过。 此类言论,初听一定会“炸毛”。久了、多了,自然也就习惯了。若是能够过得了“心底无私”那一关,人就会变得更为坦然 ...
文 / 左叔 公众号的后台里偶尔会收到一些朋友以“私信”的方式留下的问题。有些便于公开且征得同意的,我有在“频聚”里和大家分享过;有一些不便公开的,包括我自已在经历事情之后有所领悟的,在岁末的这个节点,就一并总结写在这里了: ▼ 1. 不要 ...
若不自燃,便只有漆黑一片。—— 大岛渚 文 / 左叔 朋友圈很多有趣的人都消失了,就连孜孜以求、时常刷屏的微商和中介都少了很多。 他们像森林边缘的鹿一般,极为机谨地划定好自己的安全区域,以“分组可见”或者“三天可见”的方式,将自己隐没在“熟 ...
文 / 左叔 昨天下午,约了朋友聊了会儿天,从西郊坐公交车出来,回去等公交的时候,天色将晚,街灯未亮。 看到了一辆旅游巴士拉来一群老阿姨,停在马路边。老阿姨们大包小包地下了车,就在马路边上分鸡蛋、鸭蛋等农产。一时间人声鼎沸,唧唧呱呱的,跟黄 ...
万能者有三样礼物可以给予:诗歌,舞蹈和道理。 —— 叶芝 《凯尔特的薄暮》 文 / 左叔 每年,都会挑一两本诗集来读。 前几日,在书店里看到了陈喜年新出的诗歌集,翻了几页,最终忍住没有买。“量入为出”这件事情,已经让我开始反思“囤书成癖”这 ...
文 / 左叔 可能是因为大环境的关系,最近考虑换工作、换平台、换跑道的朋友特别多,而且很多都是“不得已”的状态,突然就“闲下来”了。与我年纪相仿的朋友,多半又都是处于“顶梁柱”的年纪,会体会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会觉得自己太“不幸”了。 我没有 ...
- 情绪都需要出口,如果郁积得太深,极容易将人淹没。 当短时间内某地自杀问题频发时,我们既要看具体的个案有没有应激障碍、有没有长期病史、有没有社会支撑、有没有渲泄渠道等等,同时也要关注后续的“模仿效应”,尽可能地做一些“亡羊补牢”的动作。 ...
一心在职场当“咸鱼”的年轻人,办公室里怎么“戳”他都不动弹,下了班之后玩起游戏却是急进狂飚的状态,全程在吼;平时看起来娇滴滴的小姐姐,人前连矿泉水瓶盖都拧不开,朋友圈里面却在晒“撸铁”的照片…… 生活中总有一些意外给我们“震憾教育”,不是这 ...
什么叫充实?多看书,多旅行,多观察别人是怎么活下去的,多学一点你想学的东西,就会感到充实。 —— 蔡澜 文 / 左叔 昨天,被朋友圈里一张琴行改成蔬菜摊的照片给触动到了。 照片里,墙上的吉他、小提琴还挂着,但地上的蔬菜筐已经层层叠叠地排布起 ...
人就像一棵树,它愈想伸向高处和明亮处,它的根就越要向下,向泥土,向黑暗,向深处。 —— 尼采 文 / 左叔 一个人再如何拥有开阔的视野,生活的场域一定是有限度的。在两者之间,始终有一个“结界”,既要保持住彼此间的平衡,又要各自延展出“双生花 ...
《荒野生存》改编自乔恩·科莱考尔所著同名小说,讲述了在1992年,品学兼优、身为运动健将的美国大学生克里斯托弗·约翰逊·迈克坎德雷斯面对前途无量的事业机会,离开一切现代文明,远足阿拉斯加的荒蛮之地体验生活的故事。 文 / 左叔 很多事情都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