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存细碎,在微苦的生活里期待回甘

我疯狂收集每一个快乐的瞬间,用他们回击每一个糟糕的日子。 —— 珍妮·罗森 文 / 左叔 往年清明前后,几乎都是小院子“大兴土木”的时候。 每年过完春节,我都会跟开咖啡店的朋友们,讨要一些咖啡渣回来。他们一日一日帮我积攒好,我差不多一周去取 ...
我疯狂收集每一个快乐的瞬间,用他们回击每一个糟糕的日子。 —— 珍妮·罗森 文 / 左叔 往年清明前后,几乎都是小院子“大兴土木”的时候。 每年过完春节,我都会跟开咖啡店的朋友们,讨要一些咖啡渣回来。他们一日一日帮我积攒好,我差不多一周去取 ...
文 / 左叔 谁都不想把一手好牌打到稀烂,可是偏偏周遭总是有这样的人,无论是衔着金汤匙,出场就“超出起跑线”好多的,还是凭着个人努力逆袭,实现社会阶层跃升的“凤凰男”。 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走着走着就跑偏了,“随大流”或者“搏一把”的心态占了上 ...
太害怕别人的负面评价,你的生活就永远是他人欲望的合集。 —— 马克·曼森 文 / 左叔 人在世间走一遭,谁没有在别人舌尖上滚过。 此类言论,初听一定会“炸毛”。久了、多了,自然也就习惯了。若是能够过得了“心底无私”那一关,人就会变得更为坦然 ...
要活着,就必须想个不停,从明天的天气想到浴盆活塞的尺寸。—— 村上春树 《且听风吟》 文 / 左叔 烦恼这种东西,也不是完全一无是处的。有时候,有点生活中的小事情烦一烦,也会让人找到某种脚踏实地活在烟火里的依存感。若是烦恼过多、太大,亦或者 ...
文 / 左叔 人生无外乎两个方向,“做自己”或者“成为别人”。好像在年轻的时候,我们都无一例外地坚持“做自己”,但在稍有一些年纪的时候,会突然惊觉自己居然已经“成为别人”。 心理学研究成果认为人有三种根本动力:性、攻击性和自恋。性是人类发展 ...
也许,生命如此,本来没有定义,只有动时乘风破浪,静时随遇而安。 —— 菲茨杰拉德 文 / 左叔 最近发现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读“垮掉的一代”文学创作者的自传,里面有很多场景都在描述,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以极大的热情投入阅读和写作。慨叹之余,自然 ...
文 / 左叔 我在逼近三十岁年纪的时候,其实也是挺惶恐和焦虑的,总感觉“三十而立”这个词就像一个必须要通的“关”一样在身后催逼着自己。看看别人已经有了这个,有了那个,人生进了新的阶段,自己还是原来的老样子,特别的惶恐。 那个时候既没有立业, ...
文 / 左叔 因为周末原本没有工作安排,所以昨晚追综艺睡得略微晚了一些,早晨虽然醒在差不多的时间段,但起床洗澡还是比平时略晚了一些。 咖啡没煮、早餐没吃、衣服没洗、#日签#没更、狗也还没遛,就在工作群里看到同事的“求助”。他身体抱恙,需要有 ...
为了保持自我肯定,我们至少需要从一个人身上获得亲近的、鲜活的、可见可感的、近在咫尺的爱。 —— 茨威格 文 / 左叔 身为社会动物,我们无可避免地生活在五花八门的社会关系网之中,凭借着某种本能一直在周遭人群中寻找“参照物”,再依照得到的“反 ...
文 / 左叔 昨晚,我的朋友圈“清一色”都是晒成绩单的,晒毕业礼的。有一位教师朋友更为动情地发了孩子们几年来照片的“九宫格”并且写下了:愿你们将来能够成为更好的自己。 当然,也有我知道“正在经历此事”但选择“不发声”的。没考好?可能未必,有 ...
文 / 左叔 昨天,在咖啡馆碰到几个年轻妈妈带着各自的孩子在吃下午茶。几个孩子有大有小,大的三四岁的样子,已经开始四处乱跑,需要不停地喝止,才能保持安静;小的大概也就一岁多的样子,还是怯生且粘人的阶段,一直坐在妈妈的旁边吃麦芬,身子却始终依 ...
人类学问逐天进步不止,你不努力跟着跑,便落伍退后,这不消说。尤其要紧的是养成阅读的习惯,是在学问中寻出一种兴趣。 ——朱光潜 《给青年的 12 封信》 文 / 左叔 每年高考,作文题的讨论度一直颇高。毕竟沦为社畜多年,“徒手开根号、闭眼解方 ...
常常熬不住的时候也想找个靠山,可是你怎么找都会发现,有的山长满荆棘,有的山全是野兽,所以你应该是自己的那座山。 —— 蔡崇达 《皮囊》 文 / 左叔 人多少都会有些依赖心,无论多大的年纪、什么样的心智。人生难熬的时候,都会有想要松口气的念头 ...
文 / 左叔 一日之中,消耗最快的是每日晚饭到睡前那段时间。明明有五六个小时的“富余”,可往往却是最不“出活”的时段。可是,明明是忙到脚不沾地,可是回头看看却又好像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成果。 如果一定要以“效率”的视角来看待居家生活中那些杂务 ...
世间所有的幸运,都是收费的。那些没有按时缴费的幸运,多半会加收利息。 —— 萧绰 文 / 左叔 想到一个反驳这句话的例子,比如“衔着金汤匙出生”的“富二代”,但很快就发现了这句话“无懈可击”的厉害了。 对于世家子弟而言,不必奋斗就能坐拥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