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

文 / 左叔 在友情里,先是掏心剖肺,然后被背后捅刀子,吃了闷亏的事情,多半人应该都曾有过吧。有些确确实实是误会,是无心之过,但绝大部分是别有用心的拉踩。那一刻,露出真面目来,确实蛮容易令人失望的。 经历过类似的事情之后,与人交往皆是泛泛的 ...
文 / 左叔 在友情里,先是掏心剖肺,然后被背后捅刀子,吃了闷亏的事情,多半人应该都曾有过吧。有些确确实实是误会,是无心之过,但绝大部分是别有用心的拉踩。那一刻,露出真面目来,确实蛮容易令人失望的。 经历过类似的事情之后,与人交往皆是泛泛的 ...
文 / 左叔 入冬之后,便会有一些赖床。第一遍醒来,常常还是原先的时间点,天光还没有大亮,四下里还是影影绰绰的暗,鼻尖是清晨冷冷的空气,于是再翻一个身眯一会儿。 孩子放假,不必早出门,但其实也睡不着。眼睛虽然闭着,但接下来一天之中要完成的各 ...
文 / 左叔 自从微信可以标状态之后,我发现不少人标出的“状态”,跟我的心理状态也差不多,一会儿鸡血一阵子,一会儿丧气一阵子。我也差不多,鸡血的时候十指如飞,丧气的时候迟滞不前,人生太艰难了。 我觉得自己身上还是有蛮多劣根的,一件事情做久了 ...
文 / 左叔 接连看到南方、浪潮等几个新媒体平台都在做中国90后年轻人负债状况调查的专题。有些稿子写得专业一些,大量的统计数据分析,找原因想办法;有些稿子写得相对情绪化一此地,悲天悯人、忧心忡忡,却始终在原地打圈。 不管如何,消费主义催生出 ...
文 / 左叔 常年在豆瓣某个以“体制内”为名头的小组里打混,看看别人“投石问路”式的烦恼,会觉得这些年的摸爬滚打还是值得的。 前天看到一个问题,是个女孩子提的。说自己与男友分手半年,后来又复合。最近发现,原来他一分手就去某足浴馆消费了115 ...
文 / 左叔 在我看来,爱情最美好的阶段不是最终两情相悦、修成正果,而是在最初的阶段,暗生情愫、猜来猜去的时候。因为有期待,有可能,所以一切都在萌发的状态中,让人有欣欣然的感觉。 一层窗户纸,谁都没捅破,却也将柴米油盐、烟火日常隔绝在外。这 ...
文 / 左叔 昨天晚归,路上开车听到了“罗妈”的节目。 插一句题外话,我还是喜欢她刚到FM101.7时的状态,说话咬字都还不太标准,深夜读读麦兜的故事,自带一种莫名的疏离感。现如今接手这档“街坊情感调解”类的节目之后,整个人的状态莫名的聒噪 ...
文 / 左叔 半夜在憋稿子,默驴技穷式地将已经秃了瓢的头挠了又挠,这个时候还有人在微信里跟你抱怨:人生好难!真想回他一句,废话,都是肉眼凡胎,谁TMD不难? 想想明天一早要交稿子,只能“装死”忍住不回应。然后,思路就此打断了,列的大纲都还在 ...
文 / 左叔 去年,我先后读了海峡彼岸“家庭教师”吴晓乐的“故事集”《你的孩子不是你孩子》以及学者李强撰写的“专著”《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算是进一步拓展了自己对社会结构以及教育本质的认识。 相较对于其他“社会性动物”,人类的“社会化”的过程 ...
文 / 左叔 前几天,试用某个政府开发的小程序时,发现“大数据”关联了自己7年前心理咨询师从业资格证的取证信息。 当时以“低空飞过”的成绩取得了从业资格证,现如今看来还是觉得特别庆幸,就随手截了一张图发在了朋友圈。 不曾想,没过多久就有朋友 ...
文 / 左叔 在“看破不说破”这件事情上,我在年轻一些的时候“教养”不好。很多时候,我都处在忍不住、不吐不快的处境里。 不过,残酷现实给了我很好的鞭打与约束,以及诸多不必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树洞”。我也是慢慢摸索出一套自我消解的办法。 有时, ...
文 / 左叔 人生实苦,众生不易。 “文青聚集”的豆瓣有一个小组,叫“体制内工作者茶话会”,看看里面的吐槽抱怨,很多人会打破“铁饭碗”朝九晚五、旱涝保收的刻板印象,多出一份源自同在“底层”的怜悯。 有篇“长文”令我印象深刻。几年前,一位女孩 ...
文 / 左叔 我曾经给传统文学杂志投过稿,过程极度艰辛和漫长。算是对司考辅导名师罗翔这句“所有真实的快乐,都需要长久铺垫和努力”的侧面验证吧。 当时还没有快递,通信基本上都是传统邮政。我写好寄去北京,编辑修改意见寄回连云港,整个过程大约需要 ...
文 / 左叔 最新一季的《奇葩说》讨论过一个还蛮残酷的辩题,叫“成年人要不要藏起自己的崩溃”。 初看到这个辩题的时候,觉得探讨职场或者生活中的一些现实问题,不觉得有什么残酷的地方。后来有导师“自由交火”阶段劈开了一层新的角度,倒让人觉得有些 ...
文 / 左叔 无意之中,刷到了蒋方舟上窦文涛对谈节目的短视频,掐头去尾只剩下中间一截。 蒋方舟说到自己在日本留学时学到了一些破解“社恐”的方法,面对不知如何回应对方的尴尬场面,日本人常常会嘴巴里发出沉吟之声,做若有所思之状。 这是一个可退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