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 左叔
做了一个“救火”的梦,临时被甩了个办活动的锅在手里。即便是在梦里,某种自我保护机制也同样瞬间启动。以“事”为大,目中无“人”,“全火全开”的状态,怼事、怼人、怼细节、怼流程,一刻也没有停过。
结果,醒在最为剑拔弩张的关键时刻,没有后续,没有下文,那个“平行世界”里到底有没有办成这活动都不得而知。多少有些后悔,一方面觉得自己没有把握住极为珍贵的机会,把架给吵赢,另一方面觉得整个人好累,这觉可能也没有办法补回来了。
梦这东西,做的时候特别真,“色香味”都有,欢笑眼泪也不缺。但是,醒来后就要立刻花点时间去复盘一下细节,否则起床后一番忙碌,再转头去想,那梦便像晨露一般蒸发殆尽,最多只剩下一个故事“梗概”在,任凭人百般努力追,怎么也追不回来。
还有一些白日梦也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旦受挫于现实,轻易放下了,再想去追,就真的好难。这也是很多人选择宁愿一头撞到南墙上,也不会轻易中途放弃的原因所在。坚持不易,捡起来从头再来更难。人,有时候确实是需要有一个参照的目标,但更多的失落是在越过山丘之后,那些无人等候的寂寞。
放下“我执”,可能人到中年一定要经历的“修身”课题。“有梦,去追”,很多人几乎是从少年一直喊到身强力壮的青年,几乎所有的价值取向都在趋向“奋斗”二字。人大概便是在这个阶段,被浇铸起了“我执”,也是我们披星戴月、不知疲倦的支撑。
越过山丘,过于强势的“我执”便显得不合时宜了,即便仍有“我执”,也要用对地方。以“经验阅历”换“浑身蛮力”,这局面,其实不亏。人到中年,仍然“有梦”已经不多了,依然“去追”的更少吧。若是还有“梦”,想要去“追”的这个动作,有时候也要考虑换一个别的字眼吧。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很多“梦”,想要把握住,尽力就好。能记得住“色香味”俱全的细节是最好,哪怕是一觉醒来一切“复原如初”,其实也行的。一代人有一代人要打的“怪”,一代人有人代要收集的“马夹袋”,不用看得那么长远,背负那么多。退一万步讲,谁不是赤条条地来去这人世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