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来遛遛,哪会发现小丑竟然是自己

一个人若要完全理解另一个人,大概必须有过类似的处境,受过类似的痛苦,或者有过类似的觉醒体验,而这却是非常罕见的。 —— 赫尔曼·黑塞 文 / 左叔 有些东西是天然的,近乎本能的。“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观念上的“针尖对麦芒”,根子上是人收集处理各类信息的机制不同。通俗一点,就是人与人之间在看人看事问题上的视角差异。 比如,一个人看人看事的视角的问题,必定是带着他所身处的社会 ...
一个人若要完全理解另一个人,大概必须有过类似的处境,受过类似的痛苦,或者有过类似的觉醒体验,而这却是非常罕见的。 —— 赫尔曼·黑塞 文 / 左叔 有些东西是天然的,近乎本能的。“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观念上的“针尖对麦芒”,根子上是人收集处理各类信息的机制不同。通俗一点,就是人与人之间在看人看事问题上的视角差异。 比如,一个人看人看事的视角的问题,必定是带着他所身处的社会 ...
出门在外,不论别人给你热脸还是冷脸,都没关系。外面的世界,尊重的是背景、而非人本身。朋友之间,不论热脸还是冷脸,也都没关系。真正的交情,交得是内心、而非脸色。不必过于在意人与人之间一些表面的情绪。挚交之人不需要、泛交之人用不着。“情绪”这东西,你不在乎,它就伤不到你。 —— 苏芩 文 / 左叔 一个人的个性特征,总归会通过各式各样的外部形态表现出来。 我有一个牙医朋友颇有一 ...
如果不介意欺瞒自己,你会想出很多法子让自己活得心满意足。 ——《我们一无所有》 文 / 左叔 因为工作的关系,最近几年常常会接触到比我小好多的同事。加之又是临时的工作搭档,有些话他们自己也不藏着掖着不敢讲。 跟他们混在一个微信群里久了,自然就会接触到一些年轻人特有的表达。 比如“我不李姐”。 这个“勘误”,一开始大概是拼音输入法造成的,对于我们这种经历过背五笔字型字根表的人 ...
人间总是混沌局,谁也不多余,谁也不必需。 ——苏方 《暴雨下在病房里》 文 / 左叔 太把自己当回事,其实也挺不好的。以前,我常开玩笑说,离了谁,地球不还是照样转,说不定还能转得更快一些。 持才傲物的人,眼里看谁都是“弄不像”的,是极容易将自己放在“顶梁柱”位置上的,觉得自己是整个团队中不可或缺的,离开自己这个团队就要“玩蛋”,就要“转不灵”了。 殊不知,任何团队都有“平衡 ...
有人在深沟,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世人万千种,浮云莫去求,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怦然心动》 文 / 左叔 每回借出来做事,对于我而言都是极为难得的,见识大千世界的机会。人若是“囿”在一个小圈子里久了,会对周遭的人事物失去兴趣,“五感”麻木,也没有太多想要书写和表达的欲望。 身处某种“动荡”之中,基因里自带的“机警”模式会自然而然地打开,人会极充分地感受这个世界,外 ...
当你可以和不确定性安然共处时,无限的可能性就在生命中展开了。—— 埃克哈特·托利 《新世界》 文 / 左叔 最近,听来一个关于“跳槽”的故事。若是细论起来,其实也是寻常。城市体量极为“袖珍”,纵使有多家五百强企业落户,但对于很多“普通人”而言,就业的选择余地还是不大的,论到最后就只剩下“体制内外”的区别了。 这位“年轻妈妈”原先是在商业银行做事的,说起来也是有“编制”的岗位 ...
Q 前几天,同事在外面有事,让我帮忙去Ta电脑上找资料。Ta的微信PC版界面没有退出,结果我就意外看到Ta和其他同事一对一吐槽我的聊天记录,当场懵圈…… 以前,我一直觉得我俩关系还行,虽然不是那种特别亲密的,但彼此在工作上还是会互相协作,互相照应。不过看到聊天记录后,我仔细想了想,最近一个阶段好像确实有一些细节上的变化。 比如,最近我说起一个话题,办公室里常常没人接;大 ...
一个人活在这世界上第一要好好做人,第二不要惯坏了别人的坏毛病。—— 王小波 文 / 左叔 三不五时,后台都有一些职场新人会扔一些被“老鸟”欺负的困惑来。最近兴许是刚开年活多事杂的关系,问题爆发得相对密集了一些,在此一并回复了。 有些呢,确实是新人“过敏”了一些,将本该有的“品质”要求,当作了故意“刁难”。偶尔“犯犯懒”情有可原,若是新人“一贯如此”且摆在明面上,遭遇到前辈们 ...
文 / 左叔 有几年,常和年轻人打交道,从面试监考、入职培训开始,到后来的人事管理、调职晋档、公选谈话等诸多杂事,都会有所接触。 有时候,看到坐在对面的年轻人,眼神里面掺杂了一丝期许和犹疑时,就会想到刚入职场时的自己,曾经也是这样怀揣着忐忑站在一片迷茫之前,尤其是在“一只脚踏进来”的时刻,总觉得进退维谷,不知如何自处。 熔炉也好,染缸也罢。我始终觉得,只要一个人心里仍存留一 ...
文 / 左叔 以前对杨天真,除了“热搜”体质,其他的知之甚少,那状态不过是“路人”。她在《奇葩说》第7季“老板团”的那一场,临场发挥也不过是“普普”,连脱稿都没有办法做到。 不过,她说的几句话,尤其是给职场新的“四条忠告”还是蛮"通透的"。虽不至于到“路转粉”的地步,但也令我对她有了一番新的认识。果然,最终能够成功“浮出水面”的人,必定是有“过人之处”的。 那一期的辩题是“ ...
文 / 左叔 公众号的后台,有人留言问一些个人职业规划的问题,比如别的部门借调挂职这种事情,值不值得去? 问对人了,这事以个人经验来看,我还真有“发言权”。职场二十多年,借来借去的经验还是颇多的,有辛苦的、也有轻松的,我觉得能不能混得“风声水起”,关键还是要看个人心态吧。 借调挂职这种事情,如果没有一些纸面上的东西理顺关系,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或者最终没有办法在个人档案或 ...
文 / 左叔 《奇葩说》第七季,有一期节目,马东讲了一个故事。 曾经有个小姑娘来米未公司面试,谈好了待遇条件什么的,最后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在每年某几个固定时间段休假,不能保证加班。公司当然要问一下原因。小姑娘说那个时候,她要去参加各大音乐节。 小姑娘的这些要求,对于传媒行业来说有点过分了。最终,小姑娘应该没有进入米未公司工作,但米未公司旗下多了一档由此衍生出来的音乐类节目《 ...
文 / 左叔 人多嘴杂,是我们在生活之中寻常可见的“朴素”体验。跟很多体验一样,我们常常能够感知它,并习以为常,却很少会去深究其中的道理。 比如讨论修改材料,你一句,他一句,执笔者最初的想法被周围嘈杂的声音给左右了。原来考虑周全、自成体系的“稳固”结构开始垮塌,连同在众口“诋毁”中渐渐滋长的不自信一道,最终将一个略有“凌乱”感的文本摊在众人面前。 讨论修改是有必要的,但这个 ...
文 / 左叔 昨晚临睡前,有个久不联系的朋友拖着我,在微信上聊了几句他工作上的事情,起初只是“不闲不淡”地讲了几句,后来忽然就提到了职场晋升的事情。 他告诉我这一轮的晋升,自己占了一些“便宜”,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他“独苗苗”一根,只是不知道领导会将他往“哪里”扔,他比较在意那个具体的岗位。 我能理解他的处境,确实蛮难的。之前一直兜兜转转“挨不着”到晋升的机会,被挪来挪去,“ ...
- 文 / 左叔 人很难不被人误解,甚至还包括自己。被人泼脏水泼多了,连自己都将信将疑起来。因为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之中,看见了那些不便解释的地方,常规逻辑上说不通的地方。有些地方不泼脏水,还真是圆不了场。 凡事有因有果。然而,人多半只是对自己亲历的事情讲“先有因,后有果”,对于别人的事情,则恰好是反过来的,“先看见果”,再反过来去猜测那个“因”,这个猜测的过程必定是带着道德评 ...
文 / 左叔 很多当下“难捱的”,只要拉长到“人生的跨度”去看,你会发现其实根本算不上什么。 小时候考砸了一场考试,分数掉到一个从来没有去过的区间,怎么也想不明白到底是自己哪根神经搭错了,被通知叫家长到学校,当时觉得天昏地暗,仿佛人生就此交待了。 现在回头再看,这都是“什么嘛”。作为老师,种种压力传导给尚且想不明白事理的我,不过是为了体现自己的“责任心”,没把“好孩子”给教 ...
- 文 / 左叔 职场中,我们无法避免会遇到一些“不太情愿去做,又不得不做”的事情。 这些事情如果是触碰“底线”的那种,我们自然会有断然拒绝它的理由,但很多时候,这些事情和原则压根不沾边,想要推掉一时半会儿想不出合适的退路。 有些时候,我们还会被形式主义的“虚无”给困住,一番头脑风暴之后,形成了“满是坑洞”的创新方案。现场的每个人都看出了问题所在,但就是没有人愿意“出头”直 ...
- 文 / 左叔 下大暴雨那晚,全城积水严重。半夜,我不放心,爬起来去地下车库看看有没有进水。一番折腾之后,重新躺回床上就有些睡不着了。 刷了会儿手机,刷到最近因为工作对接联络相对紧密的一个朋友刚刚发了一条朋友圈的动态。半夜十二点多,一碗热腾腾的面,加了青菜和牛肉,不像是“速食”充饥,倒像有些“不如我煮碗面给你吃”的温情。 晚上九十点钟雨最大的时候,朋友圈里一片“看海”,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