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错信了宿命

田川 东京记[hermit auto="0" loop="0" unexpand="0" fullheight="0"]netease_songs#:431357712[/hermit]

文图 / 左叔

01.

很多时候,我们错信了宿命。

与什么样的人相遇,与什么样的事情错失,好像冥冥之中被什么主宰着,不容分说,也不容挣脱。

周二,我去图书馆四楼报名阅读推广志愿者。刚出电梯,就被人叫住。是同城的一位电视主播,曾经在工作中有过交集,上次遇到还是阅读节活动的时候,这一次她也是来报名志愿者的。

那是一个诗人作品的发布分享会,清谈形式的活动不知道为什么会选在闹闹嚷嚷的万达中庭。她在台上主持活动,下面除了事前安排好的观众之外,其余的都是打酱油的围观者。

那个场子音效奇差,台上人讲的每句话都被回音重叠着,看起来热闹喧哗,却从骨子里透出一股子不经思考的潦草感。好在整个活动持续时间很短,早早地收了场。

那一天,我在台下忙着拍照。

在没有成为注册志愿者之前,我们各自凭着自己的喜好做事,无心插柳地往前走。

02.

报完志愿者,我被图书馆的熟人捉住,拉去办公室聊了一会儿工作上的事情。赶在接孩子放学前结束了谈话,然后我下到三楼外借部,匆匆从书架上抽了六本书就离开了。

离开原来的机构后,住在西郊的我极少来城市的东边。出门一趟不易,多半是要将计划要做的事情一一列好,以免遗漏的,去了图书馆哪有“入宝山空手而回”的道理。

到了晚上空下来的时候,照例翻了翻借阅来的书。田川的《东京记》我读了两页后就觉得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心中暗叫不好,怕是又反复地再借同一本书了。

我不放心,于是自己的网站搜索了关键字“东京记”,果然!

我一直在网站上记录自己的阅读情况,遇到有感触的作品会抹两笔写点感受。2002年末,我曾经买过这本书的首版,那是江苏人民出版社发行的版本,封面设计完全不一样,难怪没有被我第一时间识破。

人生的很多乐趣就是将错就错,我猜这本书的再次到来并不是意外的安排。

我依着惯性又读了一遍。十余载的光阴如水一般洇透冬夜的初寒。

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初涉职场的我便在走留的问题上焦灼排徊。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还是解决好生存问题,我选择了后者。

再次读,情境都变了。我离开了原来的环境,用了大半年的自在时间去实践自己当初的设想,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其中的不易。

03.

田川为2012年再版的《东京记》专门写了一篇新的序。在那篇文字里他坦言,十年间他只回过一次东京。旧时很多事物都不见了,唯有轨交电车里还报着熟悉的站名,觉得一觉醒来这十年的时光不曾有过,人生仿佛大梦一场。

读到这一句,我猜,再次遇到它,怕是要点醒我什么……

北京人田川的东京留学的经历,最后变成了这一本书,这也是他人生成长历程中的一段“受难记”,逼咫的生活困境,文化差异的困顿,离开之后的去国怀乡的诸多感慨都夹杂在其中。

书很简单地分成两块,一块写人,一块写事。

人都是平凡人,有生活在底层的日本人,也有与他背景相似的留学生。篇幅都不长,但个个都有在命运的流离中精彩的一面,无论是人性的劣根,还是底色里的暖,都能让人信服他笔下的人物是有呼吸的。

事都是平凡事,有以前做过的,也有没有做过的。没做过的,遇到了自然有新鲜感,多难也不觉得太辛苦。以前做过的,多半会感慨从前易得,换了环境反而艰难了。

人既有适时而生的一面,也有固步自封的一面。

04.

留学生涯远了,田川才敢回忆;十年又过去了,书重新再版,他这又才又重新回望,收获了新的感受。

人总要在抽离现实之后,才能够以平静的心态面对生活里的波澜,站在之前时那一眼望不穿的黑寂,只有在经历之后变成通透,什么都是了然的。

我离原来的处境不远,而今又立在即将重新步入职场的关口,往前看一切似乎皆不明朗,往后看似乎还有波澜,但十余载如水的光阴终究还是洇透了我的底色,我对自己又多了几分了解。

那个小手插兜、晃晃悠悠的人,是我。

很多时候,我们错信了宿命。

人生漫漫,遇到什么样的人,读本什么样的书,哪个不是我们自己一早就为自己安排好了的呢?

田川,北京人,成长于宣武门。纪录片工作者,曾制作《回望梁启超》、《将军一去》、《满江红——抗战珍稀影像全纪录》等纪录片。香港《明报周刊》专栏作者,曾出版《四季日光》(港版)、《寻找英雄》、《草莽艺人》、《东京记》等。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2-6
页数: 262
定价: 24.00元
ISBN: 9787305093906
简介:《东京记》分杂人和杂事两部分,收“安藤先生”、“田中老头”、“老朱同志”、“搭快车”、“看广告”、“上茅房”、“打领带”、“泡酒吧”、“图书馆”、“旧书店”等30多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