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 左叔
薄薄的一本小书,里面有短诗、有散文,还有一些画作,在黑色的印刷铅字中还零星地夹杂着一些玫红色的字,从零零碎碎的表达当中跳跃出来,可能就像“大开大合”的书名一样吧,《愿你可以自在张扬》,有种被命运逼到了角落里,随后爆发出黑色幽默式的自嘲。
封面的折页里是身形薄薄的作者,刘开心的简介里用了一个词“全职病人”。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想起我的表哥。表哥、我、堂弟,是父母这一辈的子女中,三个年纪相仿的男孩子。经历命运的颠沛流离,最终收获了各自不一样的路径。三个孩子之中,学习能力是依次的,情绪稳定也是依次的,身体健康程度同样也是依次的,表哥是肉身最弱的那个,小毛小病比较多,最常表现出来的是肚子疼。
四十年前,农村的医疗条件和资源也是极为有限的,长辈们所以给予的救助,除了一些未必能见效的“土方子”之外,余下的就是疑心他冲撞了地仙、喝了凉水、偷吃了杂食、呛了风之类的,随之而来的便是各式各样的管束。于是,野惯了的男孩子们当中,表哥常年保持着一身我们羡慕不来的白皮。
这件事情在他读了大学之后,才慢慢露出凶险的真面目。从大学开始,他便保持着三五年做一次手术的节奏。多发性的息肉体质,在他全身的脏器通路中常常留下一些当年我们无法理解和感受的痛点。好在医疗技术再不断精进,有些已经进入了微创的阶段,但三五年一次的“回厂大修”,也让我们觉得是人生难以承受的苦难。
在读到身患罕见病的刘开心,描述自己在童年未知病源的情况下,误以为所有人都是要经历“成长之痛”,误以为“众生皆疼”的时候,我便开始反思自己在当年无法拥有“同理心”。我已经无法回忆起,当年在面对表哥忽然就被禁足,忽然就不能上学,忽然就无法跟我们一起玩耍,具体的心态是什么,只是有一种朦胧的、模糊的印象,总觉得他与我们不太一样,甚至偶尔会羡慕这份特殊性。
对于创作者来说,会有一句话叫“苦难是灵感的泉源”,但对于承载生活的一具肉体来说,“生于苦难”是压力源一部分,但却不能“过大过强”直至“压垮”。人生就是一条蜿蜒的河,顺风顺水是一生,静水流深也是一生,激流勇进同样也是一生,无法预知自己会在哪一条河里,也无法预知会在河流的哪一段中。遇见了或者摊上了,就勇敢且热烈些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