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倪虹洁版《花木兰》:美的不同形态和阶段

文图 / 左叔

第二季的《演员请就位》请大鹏导演拍了个“天使剧本”,好让一些已经“杀青”的演员能够重新回到舞台上来。这本是一个“哀兵必胜”的故事,所以我对是否能够投票成功,是否能够有演员返回舞台并不会觉得有多大的悬念。虽然演了很多年配角的倪虹洁在这个竞演剧作之中头顶“大女主”的光环成功复活,但真正令我觉得有趣的地方是并在此,而是在于其他几个特别的点。

第一点,是大鹏在《花木兰》在这个大IP上衍生出一个“新故事”,创作了一个敌国与花木兰经历相似的女性角色,名叫“萨仁”(月亮的意思)。这个名字取得特别巧妙,月亮在很多文明的语汇中是阴柔的、女性化的,它本身不发光,但却反射太阳光而明亮,女扮男装、英勇杀敌都被揉进了故事里。

两个女性角色,互为映射,萨仁是木兰的曾经,木兰是萨仁的将来,各自人生的不同阶段。同样的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看淡生死的经历,就像一面镜子一样互映着两个角色,同时也照出战争的残酷面。剧本篇幅不长,结构完整,细节处理到位,无论是“四面楚歌”式的哼唱,还是月光下童声齐诵《木兰辞》,都充分地利用了所有观众积淀在内心里所有关于木兰的故事的背景,呼唤观众对这个故事本身合理性的认同。

这几年,我们有很多“戏说”类的创作,“架空”式的表达,我不反对要给予创作充分的“自由”,但我觉得好的创作一定有是“不自由的”,它一定是以现实为基础的,这个现实也许不是这个世界上真实发生过的事情,但一定是我们能够感受到具有合理性的事理逻辑,是建立在我们有可能被唤醒的真实情感基础之上的。

第二点,是节目点评环节业内人士编剧袁子弹的点评以及后来倪虹洁对于自己身为一个40+女演员的一些感慨。不管什么年龄阶段,不管怎样的身份背景,我相信只要仔细挖掘都有一份独特的美好,同样也有一份残缺。年轻时的“颜”与内心的“空”并存,略有一些年纪后的“衰老”与内心的“饱满”同行,人好像无法两头都占上,于是“不完美”成了美的前提。

还有,我们不可以让所有的审美都趋同,但我们可以相对包容来看美的不同形态和阶段。流量决定了很多事情,观众的喜好决定了很多事情,潜在消费力也决定了很多事情,资本驱动之下形成了某一类的形态过于强盛,或者也有可能是权力驱动之下形成某一类的表达过于强烈,但一定只有一种符合你内心里预期的那个部分才能真正令你有所感动。体谅别人发现不了你所能理解的美,也就自然而然地与这个话题上的纷争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