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山海:当明灭闪动变成了字里行间

《千古风流人物》项目组 著 / 跨山海:14位古代诗词偶像的真实人生 / 中原出版传媒集团 / 中原传媒股份公司 / 大象出版社 / 河南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千古风流人物》项目组 著 / 跨山海:14位古代诗词偶像的真实人生 / 中原出版传媒集团 / 中原传媒股份公司 / 大象出版社 / 河南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文图 / 左叔

读完这本《跨山海:14位古代诗词偶像的真实人生》后,脑袋浮现出来的第一个词汇就是“电视散文”。几乎所有的文字,都是贴合着影像生成的。虽然那些流动的影像,变成了定格的图片,但这些文字依旧具有某种光影明灭的流动性。

这些年,我偶尔也会写一些与影像贴合在一道的文字。有些作为拍摄用的脚本,有些作为解说用的字幕,有些便是以花字的形式一闪而过。读这本《跨山海》时,便觉得自己写的那些东西真的拿不出手。

除了文字上的粗陋之外,最大的问题仍旧在思维定式上。影像先导,或者影像为主的意识,仍旧是身为纸质阅读时代走过来的我所缺乏的。纵使有意识地去牵引着自己往那个方向上努力,下笔的时候仍旧是有些别别扭扭的地方。

《千古风流人物》项目组 著 / 跨山海:14位古代诗词偶像的真实人生 / 中原出版传媒集团 / 中原传媒股份公司 / 大象出版社 / 河南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千古风流人物》项目组 著 / 跨山海:14位古代诗词偶像的真实人生 / 中原出版传媒集团 / 中原传媒股份公司 / 大象出版社 / 河南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也会有一些在融媒体做事的朋友,闲谈中知晓,虽然已经融合快十年了,但传统广电与纸媒之间仍旧有一些裂隙在,最为主要的是对彼此的看家本领都有一些看不上眼的地方。

纸媒的多半会嫌弃广电出手的文本表达过浅、过散,或者偏向于情境或概念,缺乏因为逻辑表达充沛而生出来的某些耐人寻味的深义。广电的则会嫌弃纸媒的表达过深、过硬,无法与画面贴合。有些大开大合的大场面,完全不考虑制作的成本以及技术还原的可能性。随便抛出两句不怎么重要的话,能把整个拍摄和制作团队给累死。

洋洋洒洒说这么多,主要还是想讲《跨山海》这本书可能佐以“50集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一道服用,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毕竟那些“原汁原味呈现”这种东西,不仅是诉诸视觉的,还有听觉等诸多要素。

当明灭闪动变成了字里行间,观众变成了读者,拥有了可以随便停下来的从容,再加上可能略深的思考,有些东西的味道就会发生一些极为微妙的变化。最为直观的是,采访那些专家鲜活的口述表达变成引用的文字,字字珠玑也是极容易一目十行跳过的。原本点睛的言辞,变成了不必赘言的多余,也是挺遗憾的。

当然,这本书还是有很多值得我“偷师”的地方,特别是一些有纵深感的表达,那些横跨某个时代,纵述某个流派,概括某个人生的字句,精准且练达,既有充分的调查研究,又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影像作品,到底还是集体创作的凝结,无论是众人的想法,还是复杂的表现手法,受限于制作成本、技术手法等诸多要素,反过来看言语文字显然要自由且肆意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