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红尘之中的温暖之光

端木向宇新书发表会

文图 / 左叔

有幸参加端木向宇的新作发表会,现场听她交流关于《魔都:戒不掉的女人香》一书的创作体会。

认识她十余载,尤其是在编撰《金太仓》杂志的五年左右的时间里,她给我印象一直是勤奋用功、兴趣广泛、涉猎众多,有明确的自我方向,且能够很好地在职业与爱好之中找到平衡。

新作发表会前两周,我有机会读到这一本新鲜出炉的作品。拿到书的第一感觉是意外,因为民国题材的非虚构类的作品乍一看是个很富挑战不可能的任务。等到读完,我便慢慢理解了为什么会是她在做这件事情,而且做出自己想要的格局。

《魔都:戒不掉的女人香》从时代与个体、爱情与婚姻、写实与立意、怀古与观照等四个维度,历数了八十年前,沪上十里洋场的绝代风华。当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当一场场轰轰烈烈的历程,最终淹没在滚滚红尘之中,变成了世间纷纭复杂、无法辩明真伪的耳语传说时,还有什么值得被记取,值得被歌颂?

书的时空背景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在“名媛”这个字眼越发被“污名化”的今天,其实细细看这本书所涉猎的知名女性,不难发现她们均有一个共通的特征。她们最早感知到时代发展的变革信号,走出了中国妇女“相夫教子”的既有模式,拥有了职业女性的特殊身份,却在与时代洪流的抗争之中,不曾摆脱原有的格局,迷失了自己。与其说这是个体的不幸,不如说这是时代变革之中不得已的牺牲,没有这番抗争又怎么会有现如今自由与平等?

虽然爱情与婚姻是女性视角里的永恒主题,但“失宠”这个字眼怕是会惹女权主义者不高兴。从社会发展的历程来看,女性在男权社会里的依附关系,也是经历了由经济独立向精神独立的变革。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西风东进,但女性的经济独立仍然是件非常不易的事情,而建立在经济独立这个物质基础之上的精神独立则更为艰难一些。除却这些社会学的因素之外,情感诉求、安全感的心理诉求仍在主导在刚从旧式礼教“三从四德”中摆脱出来的女性,在大胆追求爱情与寻求温饱归宿之间左右摇摆动荡。

端木向宇说这本书从立意、搜集资料到成稿,前后历时三年,我一点也不意外这样的时间跨度。此类几乎没有采访对象的非虚构作品,技术层面一直都有一定的难度,更何况这是距今时间跨度不长历史年代,很多前尘往事的烟尘仍未完全散尽,每个读者都那段不远不近的历史其实都有一个自己的认识和预判。

如果一五一十的记述,文本就很容易像干巴巴的历史教材,但在这其中掺杂太多的演绎描绘就会显得像戏说一般流俗。因为没有亲历者的采访,单凭可供查询的历史文献,常常会让写作者陷在缺乏动人细节的困惑之中,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可以考证的史料太多,又很容易让人迷失在诸多细节之中,忘记了自己的出发点和目的地。

在与实与立意之间的把握与拿捏中,端木向宇做得很好,讲述者的立场没有偏移,将自己作为一个女性写作者的特殊身份放了进去,但又不会陷在其中,占用太多人物传记本身的线索和动因,干扰读者的自我感知。

如果以现代社会分工来看书中所涉的“名媛”,她们多半身份应该被归类为“文艺工作者”。在怀旧风潮之中,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是最为绚烂璀璨的一页,但这一页点缀却是这些女性多半悲剧的人生际遇。这之间的差异,大概也从侧面应验了那句“国家不幸诗家幸”,当时代洪流、残酷战争破坏了美好的期许、扭转了人生的际遇、毁灭了真善美,才有可能让我们从怀古的视角里扭转出来,观照当下生活的境遇,从中体会到,岁月和命运是冷的,但人情和感受却是暖的。纵使时空变化,历史变迁,唯一不变的、值得歌颂的部分仍旧是人性温暖的光辉。

魔都:戒不掉的女人香

端木向宇,苏州人,记者,编辑,供职苏州报业集团旗下太仓日报社,太仓市文联《金太仓》杂志执行主编,太仓诗歌学会理事。出版有诗集《梦莲湖畔》,摄影集《雨飘古镇》、散文集《浅水绛山》、历史散文集《锦瑟无端五十弦》,长篇小说《你未曾走远》。

发行:安徽文艺出版社
字数:20万字
版次:2016年10月
定价:38元
内容:本书用文学的笔调、纪实的方式、再现民国时期旧上海发展的真实的情感故事,讲述了那些名媛们不一样的情爱经历。每一段都是生与死的纠结:扑火自焚的胡蝶、为爱自缢的于立群、写下生死遗书的阮玲玉、被辜负一生的张幼仪、孤独终老的苏青、燃尽沉香的张爱玲,不知身世而疯癫的周璇……她们同在一个时代,在这群女神们不幸的婚姻里,在那些不为人知的光鲜背后,又有多少追爱的痴情,守爱的隐忍和失爱的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