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张爱玲

以下是与标签“张爱玲”相关联的文章
  • 半生缘:我们回不去了

    半生缘:我们回不去了

    “他是跟时间在挣扎。 从前最后一次见面,至少是突如其来的,没有诀别。 今天从这里走出去,却是永别了,清清楚楚的,就跟死了的一样。” 喜欢一本书的时候,会时不时拿出来翻阅,即使只是从中随意看一看,也会觉得心满意足。《半生缘》是最近翻阅频率最多 ...

    阅读全文

  • 客途秋恨

    客途秋恨

    乔布斯辞世的消息一公布,昨天还在骂IPhone4S“换汤不换药”那一拔人迅速变成了尽心缅怀的“果粉”。其实对于他的辞世我是无感的,只是对那些奉之为神的一部分人有感同身受的伤怀。你我活着时间越久越多地看到这样的状况。张爱玲在美国殁后数日才被发 ...

    阅读全文

  • 借阅的意义

    借阅的意义

    十月出版社出的一整套的张爱玲全集,从图书馆里面借读了散文集《重访边城》,其间因为一些事情没有读完,又去图书馆续借了一下。其实这一书里面收录的文字,读大学的时候多半已经看过,想要重读依然是为了感受一点点她的气息。她那种言语间冷静的机智,不是寻 ...

    阅读全文

  • 偶尔脱个序会让你找到某种平衡

    偶尔脱个序会让你找到某种平衡

    文图 / 左边 我喜欢《夏日会在晚餐后》呈现出来的语感,虽然它的外在是市面上流行的“轻阅读”的品相,但它的文本语感是精妙的,能够感受到作者龚林轩在推敲某些极致的东西,比如描述比喻的陌生感,会努力地寻找更为精确的比喻和表述。读他的文字,我会想 ...

    阅读全文

  • 不羁的风:每艘船上都有余求深

    不羁的风:每艘船上都有余求深

    也许有一个比方不太适当,但仍然会一再地被拿出来讲。师太之于香港就像阿姨之于台湾,于言情读物界来说,她们都曾缔造过华文小说盛况空前的状况,她们亦各自的风格和痴迷的受众群,在很多人还没有经历过所谓的爱情时,就已经基于她们的作品建立起被异化掉的爱 ...

    阅读全文

  • 此信不必回

    此信不必回

    从此长思念而不寄思念,各自保平安 第一次看到关于胡兰成的评论,是在另一个单位大厅的报纸窗里,写的是对胡兰成《今生今世》的书评。 说是书评,其实通篇都是对胡兰成的批判,从感情生活到政治身份。这在当时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特意买了胡兰成的《今生今 ...

    阅读全文

  • 抄袭是最隆重的赞美?!

    抄袭是最隆重的赞美?!

    究竟谁是时装的首创者,很难证明,因为中国人素不尊重版权,而且作者也不甚介意,既然抄袭是最隆重的赞美。 —— 张爱玲 《更衣记》 文 / 左叔 一场笔墨官司,搞得码字圈“沸反盈天”。牵涉“天王”,关系“品牌”,又一次把抄袭这个事情摆到台面上来 ...

    阅读全文

  • 流言:将岁月的积淀与重读的机缘揉捏在一处

    流言:将岁月的积淀与重读的机缘揉捏在一处

    文图 / 左叔 张爱玲的《流言》一早就读过,应该是快二十年前还在读书的时候,至于是哪个版本已经不记得了。再读的版本是北京十月出版社2006年版的《流言》,是《张爱玲全集》中的一册。 正如从所周知的那样,此后几年张爱玲的遗作和手稿不断被发掘, ...

    阅读全文

  • 悲凉的底色

    悲凉的底色

    文图 / 左叔 上周工作日午休的时候,我在图书馆里偶遇朱天心引进发行的《古都》。本是准备当场翻翻,打发一下时间的,因为我手头上正在读瑞典作家的《熊镇》,无奈我对她这个路数的作品是有偏爱的,现场读不过瘾便借出来读。每晚临睡前翻过一两篇,三两日 ...

    阅读全文

  • 你的悲喜不必时时写在脸上

    你的悲喜不必时时写在脸上

    - 祖师奶奶张爱玲在《十八春》里有这样一句话:太剧烈的快乐与太剧烈的悲哀是有共同点的:一样需要远离人群。纵观她传奇的一生,尤其是晚年隐居海外以及孤独离世的方式,大概也是应验了她留在书中的这句话吧。 年少时,悲喜常常藏不住,直接写在脸上,外人 ...

    阅读全文

  • 那猫那人那城:人只能做其个体认为对的事

    那猫那人那城:人只能做其个体认为对的事

    人只能做其个体认为对的事,永远坚定地站在自己的这一边。——杨君宁 文图 / 左叔 最多的时候,我家有四只猫。一只警长公猫,通体漆黑油亮,四蹄踏雪,鼻尖一抹白,略有奸相,不过胜在体格强健英武,稍稍抵消了些“负面”观感,就像电影里因为荷尔蒙太强 ...

    阅读全文

  • 台北发的末班车:窥见对岸创作业态的一扇窗

    台北发的末班车:窥见对岸创作业态的一扇窗

    文图 / 左叔 读完作家侯文咏主编的短篇小说集《台北发出的末班车》,最为直观的印象是台湾文学奖项多到逆天的地步,就像我女儿所读的小学班级,为了鼓励孩子们能够加强自我管理,在设了十来个班委的基础之上,又新增了十来个的班委助理,形成了一个“如若 ...

    阅读全文

  • 多余

    多余

    李碧华,香港文坛的奇女子,写了数十年的字,却没有在任何报章上留下影像,有人说她貌若天仙,系一枚知性女子,有人说她丑赛无盐,上帝始终未能专美。这些道听途说完全不必当真,这世间也未必人人都有好奇心,想见识一下“那位下蛋的母鸡”。只要看到她专栏还 ...

    阅读全文

  • 世上最好的东西叫得不到

    世上最好的东西叫得不到

    - 情绪都需要出口,如果郁积得太深,极容易将人淹没。 当短时间内某地自杀问题频发时,我们既要看具体的个案有没有应激障碍、有没有长期病史、有没有社会支撑、有没有渲泄渠道等等,同时也要关注后续的“模仿效应”,尽可能地做一些“亡羊补牢”的动作。 ...

    阅读全文

  • 穴居生活

    穴居生活

    会有时候觉得自己生活得有点像穴居动物。极少迈出机构的大门。天气热更是如此。贪恋冷气房间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从宿舍到办公室。短短一两分钟的路程都觉得人间炼狱。差不多每天的上下午都会看到有人抱着书疾速地经过楼下的绿地。现在差不多一周出门采购一次。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