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 左叔
上周工作日午休的时候,我在图书馆里偶遇朱天心引进发行的《古都》。本是准备当场翻翻,打发一下时间的,因为我手头上正在读瑞典作家的《熊镇》,无奈我对她这个路数的作品是有偏爱的,现场读不过瘾便借出来读。每晚临睡前翻过一两篇,三两日内便读完,而那本我已经读了大半的《熊镇》正处在情节急转直下的关键处,我也没有心思去急急地追一个结尾。
人近中年,身处压力,见过生死,底色自然而然更接近于悲凉,我猜想这大概就是我对这本书爱不释手的原因吧。《古都》是本中短篇小说集,相较于标题作品《古都》,我更有感触的反而《威尼斯之死》、《拉曼查志士》和《第凡内早餐》,《古都》里谈及了太多的日本和台湾,我都没有身处其中过,很多纤微的感受,我没有办法凭借想像达成,虽然我也同样在时代的洪流里,面对着诸多的逝去与怀念。
《威尼斯之死》当中的讲述者身份与我更为贴近,一个流连于各式各样的不同咖啡馆当中的写作者,现实生活当中的很多琐碎的、无关的细节,如冬寒一般侵入文章的肌肤,看不见任何表面的伤害,却已经冷到了骨子里。我的写作环境也极为复杂,很多时候是早晨送完孩子后,早到后空无一人的办公室,我赶在同事进门寒喧之前码完千字文,有些时候词不达意,连错别字都来不及校正。还有一些时候,我坐在人来人往的咖啡馆里面赶稿子,状态好的时候能够树起一道屏障,心无旁骛地完成任务,遇状态不好的时候,我也会停下来观察周遭的人,常常会有一些“神来之笔”的细节。
《拉曼查志士》当中提及到的深层次的恐惧,我也同样怀揣了几十年。人虽终有一死,不曾面对始终是未知。人都希望自己体面,可是面对生死的时候,常常顾全不了颜面。若想人前显贵,必定人后受罪,这些年走过的路大概也是如此吧。而我们每个人身上总有一些不足为外人道的隐秘,即便是在亲密关系里未必也能和盘托出。在这个靠“崩人设”博上位的时代,这样的错位似乎更有讽刺意味。
《第凡内早餐》则属于有现代寓言的意味,我们引以为傲的普世价值、自由意志都有经不起推敲的地方,有些是资本淬炼的结果,有些则是乌合之众的群体意识。那颗晶晶闪亮小石头,是谁赋予它价值以及与爱与美好之间的连接,肯定不是小石头本身。读完这个故事,不由地会联想到以前谋差机构近来的改革。
当初摆在我面前的似乎有两条路,一条就是抛妻别女、异地交流提拔;另一条就是赖着不走,占坑挤压后人。升迁的意义和价值是别人赋予的,还是我本身就已经认同了,我没有细细深入地思考过,但我终究还是在取舍之间选择了第三条路:一走了之。也不想借今日之情势当事后诸葛,只想感慨没有人能够估算到在前面等着我们的是什么,不管如何地贪恋我们终究要有“买定离手”的绝决,不后悔地朝前走。
年轻的时候,我会认为这中年人的认命,活到这般年纪才渐渐明白骨子里不像表面呈现得如此简单。从浑身满腔热血,到心底一丝悲凉,岁月熨烫过我们,也抚慰过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