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空气冲破一下:方寸之间的弹丸

高临阳 著 / 把空气冲破一下 / 中信出版集团

文图 / 左叔

没看折页上的作者简历,就开始读这本书了。书的一个细节,让我意识到这本书的创作者高临阳应该挺年轻的,至少是个九零后。因为在他小说的情节里,提到了主人公在读小学的时候,接触到的人民币的面值已是百元大钞。而在我的印象里,第五套人民币出现百元大钞的时间节点,大概就是世纪之交。

小说情节中所展露的细节,几乎都很新、很近,也就这三五年间发生的事情,所以读起来会有比较强的代入感。我这个年纪读小说,已经蛮难从一些老先生“伤痕文学”的引子慢慢走进去了。我这一代人,刚好卡在两者之间。与前者的疼痛和后者的青春都比较无感。我们的青春,恰好吻合上了社会奔腾向上的脉搏,每个人都是血气很足、气力很旺的状态。与过往的暗黑,以及如今的灰白,都有那么一点点不太一样。

当然,在高临阳的落笔处,仍旧有小说创作的传统在。看得出来有经历过系统训练的结果,不敢直接断言他一定是中文或者现当代文学之类的大学专业的科班出身,但从那些“内核”小心翼翼包裹在各式各样的情节之中的处置办法,是极有章法和套路,不是那种靠着自己摸索然后一脚闯进文学大门的创作者。

这样的创作者有一个好处,没有太多的弯路,当然也有一些进门便看见出口处在哪里的尴尬。

主导的目的性仍旧过强了一些,由文字构建起来的情节,一直被那个最终即将抵达的地方强烈地牵引着,每一个“意外”的推进力闯入到情节之中的,都能隐隐地看见那些"傀儡线"扯动着。

《吞剑者》里,人人都在构造一个虚妄,又极情愿与别人构造的虚妄面对,现实的残酷往往会避而不见。《直视》当中,创作者的底气,永远是能够发现生活里的平凡之美,每一个被他人“借去”或“抄袭”的桥段,并不会伤及创作者本身,只要他能保持足够的敏锐,他始终有一双发现“神迹降临”的眼睛。

《把空气冲破一下》则要复杂一些,以我的视角来看,会觉得一代人有一代人自己的历练需要完成,虽然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借着前人留下的光亮往前,但我们仍旧不可以掉以轻心,仍然需要奋勇往前,我们有自己的课题需要解答,虽然穷尽我们的一生,未必就一定有一个答案。

《友人高元奇》是一个扭曲的故事,故事的因与果并不相称,却沿着它自己蔓生出来的逻辑脉络奔涌往前,这是他这本短篇小说集里面,相对而言放弃了“主旨控制”的一个作品,意外和惊喜明显要比其他的多出一些来。

《爱情大象》像寓言,我不知道最最核心的那个概念是不是从“被驯服的象”那里来的。我知道,与我同龄的某位女艺人以及她的姐妹淘,影响力波及的世代范围还是比较广的,似乎也他们那个年纪的大众偶像。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因为小说本身并没有太多的蛛丝马迹指向那些人。

读到最后一篇《浪味仙》,又再一次感受到熟悉的“控制力”了。一个写作者,如果对作品没有“控制力”,进入“意识流”式的创作,最终呈现出来的作品,读起来往往有些壁垒,读者会像困在迷宫、陷入沼泽一般无力。然而,“控制力”过强,其实也会如此,太规整了的结果,让读者困的不是迷宫,而是在方寸之间的弹丸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