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阅的意义

十月出版社出的一整套的张爱玲全集,从图书馆里面借读了散文集《重访边城》,其间因为一些事情没有读完,又去图书馆续借了一下。其实这一书里面收录的文字,读大学的时候多半已经看过,想要重读依然是为了感受一点点她的气息。她那种言语间冷静的机智,不是寻常生活中可以体察到的。她对于生活的观察是冷静且细致的,对于吃食的描写,恰如其份的比拟似乎可以将不可观的色香味传递出来,这一些都是后世码字的人值得借鉴的。当然比起她的散文来,她的小说更冷一些。

小城新的公共图书馆虽然已经封顶,外墙立面淡褐色的设计还蛮讨欢心的,但不知道几时才能投入使用,每次路过的时候都想拿手机将它圆形的外观拍下来,却总是不得手。旧的图书馆从市中心原来的图博中心搬到东园后面的旧楼里,虽然占了四楼的范围,但借阅区还是小小的,排布不下的感觉。可能是这个原因,最近一段时间新书上架的频率和速度明显慢下来很多。每次匆匆过去,只是在还书的车架上翻一翻有没有什么可读的,几乎不会像以前一样书架上一隔一隔地找。

很多人都喜欢买书来读,其实我亦然。但时间一长,还是觉得借书比买书对于阅读这件事情来说,更有一些动力。借阅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将其看完,总之买回来束之高阁充点面门要好。此外,每一次去借不一定会遇到心仪的书籍,为了保证每一次不空手而归,常常会顺手带回来一些,自己不太可能会主动选择到的作品,然后会偶遇一些感觉不错的作品。这就好人生当中,由于参加相亲而造就的际遇机缘,偶尔也会成全彼此。

在这样的状况下,遇到了张小娴的《我终究是爱你的》、衣露申《一捧玫瑰灰》,都不是自己主动想要去找来读的作品,但至少可以至7分左右的作品,比另一些草就的文字要强出许多。衣露申的《一捧玫瑰灰》中这样写道“这社会像一个大马戏团,班主名叫‘生活’,拿着皮鞭站在咱们背后使劲地抽打,逼咱们跳火圈、上刀山,你敢不去么?皮鞭子响了,狠着劲咬紧牙关,一上去了。然而要活得漂亮,必要付出极大的忍耐,学会不抱怨,不解释,已经足够赢得世人的掌声”,这话说得如此世故,真得好像现实中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