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张爱玲 订阅该标签的文章

以下是与标签“张爱玲”相关联的文章
  • 四处寻找方向,不忘出发时的模样

    四处寻找方向,不忘出发时的模样

    言语究竟没有用。久久的握着手,就是较妥贴的安慰,因为会说话的人很少,真正有话说的人还要少。 ——张爱玲 《金锁记》 文 / 左叔 去图书馆听了两天的朗诵艺术培训课,讲的都是跟“吃开口饭”相关的事情。有理论,有实践,讲得挺好的。 对于从基层出来的,靠大赛不断累积经验的“授业者”来说,能够有这样一个平台,用“输出”来倒逼着自己去完成一些回顾、反思的动作,从理论的高度来重新回望自 ...

    阅读全文

  • 抄袭是最隆重的赞美?!

    抄袭是最隆重的赞美?!

    究竟谁是时装的首创者,很难证明,因为中国人素不尊重版权,而且作者也不甚介意,既然抄袭是最隆重的赞美。 —— 张爱玲 《更衣记》 文 / 左叔 一场笔墨官司,搞得码字圈“沸反盈天”。牵涉“天王”,关系“品牌”,又一次把抄袭这个事情摆到台面上来讲。 本没有“跟进”的打算,但看完“对照”版的视频之后,觉得“抄得也太彻底”了,从立意到结构,几乎到了“一字不落”的地步了。确实,非常不 ...

    阅读全文

  • 那猫那人那城:人只能做其个体认为对的事

    那猫那人那城:人只能做其个体认为对的事

    人只能做其个体认为对的事,永远坚定地站在自己的这一边。——杨君宁 文图 / 左叔 最多的时候,我家有四只猫。一只警长公猫,通体漆黑油亮,四蹄踏雪,鼻尖一抹白,略有奸相,不过胜在体格强健英武,稍稍抵消了些“负面”观感,就像电影里因为荷尔蒙太强烈反而容易被女观众爱上的”反派“。这猫逞勇斗狠,应该是小区一霸的角色。同样花色的还有只母猫,说是”奶牛猫”有点“粉饰”的成分。那猫从脸上 ...

    阅读全文

  • 愿此时平淡,若彼时灿烂

    愿此时平淡,若彼时灿烂

    文 / 左叔 虽然这是一个西方的节日,但如今已经融入进我们的生活。不管你是想免俗,还是想随大流,都在被某种力量控制着,不是被推着往前走,就是想刻意地与它背道而驰。 商业利益驱使与宣传渠道引流的合谋,让浓浓的“爱意”最终都落脚在“消费主义”的现实处。这大概就是现如今这个节日被“粉饰”过后的样子。在没有这个节日之前,我们不谈爱、不去爱吗?答案必然是,“不是”。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

    阅读全文

  • 一个人一生中会死三次

    一个人一生中会死三次

    文 / 左叔 作家张爱玲,1920年生人,今年是她诞辰一百周年,所以市面上各类挂着她的名字,集辑成书的作品特别多,也会有一些线下开展的活动,她永远都无法到场的读书研讨,一时间看上去颇为热闹。不知道生前“生性偏冷”的她是不是喜欢。 她曾说,一个人一生中会死三次,第一次是脑死亡,意味着身体死了,第二次是葬礼,意味着在社会中死了,第三次是遗忘,这世上再也没有人想起你了,那就是完完 ...

    阅读全文

  • 拾读汪曾祺:有“亲近感”的作者遇上了有“亲近感”的读者

    拾读汪曾祺:有“亲近感”的作者遇上了有“亲近感”的读者

    文图 / 左叔 汪曾祺先生与张爱玲女士同岁,都是1920年生人,今年是他们诞辰100周年,所以今年“纪念”形式的作品会相对比较集中。前不久,我刚刚读完他的“辑集”作品《宁作我:汪曾祺文学自传》。说是“文学自传”,但汪曾祺先生没有为自己“立过传”,那本书其实是后世的研究者从他出版发表的作品的字里行间里“析”出他对于自己人生的“自省”和“记述”。几位研究者之中,我比较感兴趣的是 ...

    阅读全文

  • 喜欢是“欲占有”,而爱是“愿付出”

    喜欢是“欲占有”,而爱是“愿付出”

    文 / 左叔 昨天下午在静安寺附近闲逛,路过常德公寓,看到假日里很多慕名而来的读者在楼下那间小小的书店喝下午茶。书店的窗玻璃上贴着张爱玲“百年”海报,底纹是张爱玲穿着旗袍的剪影,旅客在窗前与海报合影。 路口人潮随着红绿灯的间隙一拔一拔流动着,边上几个穿着日式动漫cosplay服装的女孩手里拿着茶饮从书店门口匆匆而过。那场景特别像某部电影里面的画面,有种时空混乱,今夕何夕的错 ...

    阅读全文

  • 你的悲喜不必时时写在脸上

    你的悲喜不必时时写在脸上

    - 祖师奶奶张爱玲在《十八春》里有这样一句话:太剧烈的快乐与太剧烈的悲哀是有共同点的:一样需要远离人群。纵观她传奇的一生,尤其是晚年隐居海外以及孤独离世的方式,大概也是应验了她留在书中的这句话吧。 年少时,悲喜常常藏不住,直接写在脸上,外人看你有稚嫩的可爱;到了中年,悲喜若还是时不时地挂在脸上,外人看你便会觉得幼稚,不够沉稳;可是一旦过了这个年纪,悲喜若是还能“耿直”地出现 ...

    阅读全文

  • 世上最好的东西叫得不到

    世上最好的东西叫得不到

    - 情绪都需要出口,如果郁积得太深,极容易将人淹没。 当短时间内某地自杀问题频发时,我们既要看具体的个案有没有应激障碍、有没有长期病史、有没有社会支撑、有没有渲泄渠道等等,同时也要关注后续的“模仿效应”,尽可能地做一些“亡羊补牢”的动作。 作为普通人,我们在生活之中,尽量避免拿“矫情”的“有色眼光”看待他人正在经历的“苦难”,尽可能地给予关注和支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两行 ...

    阅读全文

  • 悲凉的底色

    悲凉的底色

    文图 / 左叔 上周工作日午休的时候,我在图书馆里偶遇朱天心引进发行的《古都》。本是准备当场翻翻,打发一下时间的,因为我手头上正在读瑞典作家的《熊镇》,无奈我对她这个路数的作品是有偏爱的,现场读不过瘾便借出来读。每晚临睡前翻过一两篇,三两日内便读完,而那本我已经读了大半的《熊镇》正处在情节急转直下的关键处,我也没有心思去急急地追一个结尾。 人近中年,身处压力,见过生死,底色 ...

    阅读全文

  • 偶尔脱个序会让你找到某种平衡

    偶尔脱个序会让你找到某种平衡

    文图 / 左边 我喜欢《夏日会在晚餐后》呈现出来的语感,虽然它的外在是市面上流行的“轻阅读”的品相,但它的文本语感是精妙的,能够感受到作者龚林轩在推敲某些极致的东西,比如描述比喻的陌生感,会努力地寻找更为精确的比喻和表述。读他的文字,我会想到张爱玲、王安忆、朱天心这一派的写作者,在文字上擅长“工笔细描”的写作者在这个方向的孜孜不倦的努力。 他如是写道:伦敦的地铁支线繁杂,难 ...

    阅读全文

  • “天才捕手”林海音,先生们背后的先生

    “天才捕手”林海音,先生们背后的先生

    “编辑是不该署名的,事实上,我也害怕毁了你的作品,也许一开始更好呢,所以编辑总是睡不着觉……” 文 / 孙衍 & 插画 / 关维兴 这段台词来自于最近上映的电影《天才捕手》,小说家托马斯·沃尔夫想要在书中致谢他的文学编辑麦克斯·珀金斯,而珀金斯这样说道。 上世纪二十年代,曾发掘过海明威、菲茨杰拉德等作家的文学编辑麦克斯·珀金斯(科林·费尔斯饰)看中了一个名叫托马斯·沃尔夫( ...

    阅读全文

  • 台北发的末班车:窥见对岸创作业态的一扇窗

    台北发的末班车:窥见对岸创作业态的一扇窗

    文图 / 左叔 读完作家侯文咏主编的短篇小说集《台北发出的末班车》,最为直观的印象是台湾文学奖项多到逆天的地步,就像我女儿所读的小学班级,为了鼓励孩子们能够加强自我管理,在设了十来个班委的基础之上,又新增了十来个的班委助理,形成了一个“如若不行,随时可以取而代之”的“竞争环境”,所以我猜想设立如此多的奖项,鼓励创作者加倍努力仍是初衷。 这本书共计收录了14篇短篇小说,大多是 ...

    阅读全文

  • 流言:将岁月的积淀与重读的机缘揉捏在一处

    流言:将岁月的积淀与重读的机缘揉捏在一处

    文图 / 左叔 张爱玲的《流言》一早就读过,应该是快二十年前还在读书的时候,至于是哪个版本已经不记得了。再读的版本是北京十月出版社2006年版的《流言》,是《张爱玲全集》中的一册。 正如从所周知的那样,此后几年张爱玲的遗作和手稿不断被发掘,那所谓的“全集”也就成了“残本”。于是六年后,这间出版社又发行了新一版的《流言》,增补了《炎樱衣谱》、《不得不说的废话》等几篇。 现如今 ...

    阅读全文

  • 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所有不近人情的冷,都有空付了的一腔痴情血

    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所有不近人情的冷,都有空付了的一腔痴情血

    爱上文字,影响最大的应数纳兰容若、三毛、张爱玲等几位,张爱玲的《金锁记》、《倾城之恋》、《半生缘》……,都曾细细研读,动情于白流苏和范柳原的平凡与不凡、感叹过曹七巧的心灵变迁,但似乎更偏爱《红玫瑰与白玫瑰》的曲折、冲突和无耐。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玫瑰就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玫瑰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玫瑰就是衣服上的一粒饭渣子,红的还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

    阅读全文

  • 陈丹青-多余的素材:你尚可挣版税,我等只怕真是多余

    陈丹青-多余的素材:你尚可挣版税,我等只怕真是多余

    陈丹青先生2007年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再版的《多余的素材》开篇交待了这本书当年是如何经历周折未能面市的。因为书中几个篇目涉及时事,虽不曾真得拿去“过审”,原先有意要出的出版社几位“觉悟颇高”的编辑自己觉得不妥,遂而建议取消出版社划。据称当年已经印了万册的书芯,只能重新捣烂回炉成了纸浆。时事这种东西在我看来,其实是很难有一个定论的事情,如风一般。记述者要讲的事情,阅读者揣着 ...

    阅读全文

  • 张爱玲-少帅:在别人的故事里流下自己最真的泪

    张爱玲-少帅:在别人的故事里流下自己最真的泪

    这一本书的前言里面,张爱玲遗作的版权代理人宋以朗先生交待了出版这一本书的初衷。宋家与张爱玲算作世交,张爱玲远在他乡,华语出版方面的情况几乎都是交由宋家打理,多半都是先在香港皇冠发行。张爱玲离世之后,宋家也将张爱玲的诸多手稿和往来信函资料捐赠给学术机构,但十余载都是一个无人问津的情况,所以决定将之出版。于是这一篇未刊英文小说《少帅》在译为中文之后得见天日,先是2014年的香港 ...

    阅读全文

  • 此信不必回

    此信不必回

    从此长思念而不寄思念,各自保平安 第一次看到关于胡兰成的评论,是在另一个单位大厅的报纸窗里,写的是对胡兰成《今生今世》的书评。 说是书评,其实通篇都是对胡兰成的批判,从感情生活到政治身份。这在当时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特意买了胡兰成的《今生今世》,还没看到写张爱玲那篇,我就知道她为什么会爱上胡了,若换做我,也会深情迷恋。 胡有着十足的才情,偏偏又相貌堂堂,文字最能展示个人风格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