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既是你的反面,也是你的补充

我们的目标不是相互说服他人,而是相互认识,并学会看出和尊重对方的本来面目,也即自身的反面和补充。
—— 赫尔曼·黑塞

文 / 左叔

年纪越大,与人争辩的想法就变得越淡。内心里虽然仍有不认同,但会用“关我P事”跟自己和解。尤其是看到某一类做人做事长期处于“不作不会死”的状态中,“乐见其成”的心理阴暗面就会在不经意间跑出来。

年轻的时候,挺喜欢逞口舌之勇的,非要争辩出一个“谁对谁错”来。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成本在不值当的地方,去说服他人认同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面对与自己意见相左的情况,也会燃起熊熊的、想要怼回去的怒火,也因此将自己放在一个极为不利的舆论场里。

现如今回头看看,还真是挺荒唐的。身边一堆伤害到他们切身利益的人都没有站出来“强出头”,偏偏就我一个“大傻冒”撞在与己无关、自诩公正的“南墙”上,撞到“头破血流”。没必要,人是可以选择“回避”的,在完成目标任务的途径上,找到一条相对“能耗”比较低的路径。

最终帮助我实现心态上转变,觉得在这个世界上,人与人之间有本质的、不可调和的不同,除了阅读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有了孩子吧。会意识到一个“脱胎”于你,却又不受你“左右”的生命慢慢地生出她的自主意识,开始拓展自己的认知疆界,建立起与你“引导”的方向略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和看事待人的行事风格,突然就是有了某种“自省”意识。

与你血脉相连、照拂培养的人也不过如此,更何况且完全不相干的人,要如何拥有彼此理解、相互认同的情感纽带和心理基础呢?

前几年,遇到外界不同的声音或者内心里并不认同的人,我的第一反应是提醒自己不要与恶龙缠斗,将精力专注在自己要做的事情上,减少不必要的消耗,不要让自己在凝视深渊的过程中将自己变成了深渊。将这一切视为自己需要时时提防的“反面”。

最近这几年,经历了一些人生的起伏,说实话,我的心态也圆融了很多,也渐渐地从不同的声音和观点中听到了世界的参差,看到了他方视角中被自己长期忽视的一些问题。有些乍听之下,略显刺耳的话,其实也是事实,只是一直以来都被自己的矫情和任性撇在一边罢了。

不过,人到了某个年岁,很多事情就很难再改过来了。这些怼过来的意见,飚过来的建议,也只能作为可以拿来修修补补的某种“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