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 左叔
水彩插画师人五的这一本《人间草木深》文字不多,即便是全部摘录在笔记本上,大概也记不满10页纸。
所以,对于一些以匆忙为借口的潜在阅读者而言,多半也不太好意思,拿没有时间读或看不进去一堆的字为由来拒绝。
“轻”成了我们这个世代“接入口”,用来弥补我们的“忙”。很多事情,好像只要是“轻”了,就会降低“准入的门槛”,从而拥有更多的受众。
从原先加上标点符号只能承载144个字的微博,到800个字都嫌长的公众号推文,原先由纸张承载的洋洋洒洒,被转化到手机小屏之后,开始变得不停地在换行,恨不得一句一行。
《人间草木深》在形式上足够得“轻”,一页药草名称及两三行、十余字的性味介绍,接着一页水彩插画,翻过来是一页水彩插画的局部,另一页引用的是与药草相关的古诗,再翻页是抹去背景色的插画主体细节,尔后一页就是作者写下的五至十余行有点“人生金句”色彩的短诗。
这样的体量,如果只是单纯地翻翻的话,估计只能消磨半天时光,若是想要细看看细节,再停下来想一想的话,倒也是可以置在枕边,每晚翻完一味药草后再去睡觉。
人五在这本书的文字中,对“孤独感”有些偏爱,好几页都有“孤独感”相关的句字。比如:
你想要的亲密关系,上进和努力给不了你,话术和套路给不了你,丰沛的性爱也给不了你,沉迷游戏或剧集仍给不了你,在数个聊天窗口间腾挪切换游刃有余,还是给不了你。所有人都无计可施,孤独面前人人平等。
对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人五也有让人觉得灵光一闪的想法。比如:
不可否认,人人都是特别的,只是这种特别,像铺满河床的鹅卵石一样千差万别,可这千差万别却对他人毫无意义。
“轻”里面,似乎也可以有一些略“重”的份量。只是这个“重”,需要我们放慢速度,联系自己现实生活中的感受,慢慢地品出其中的味道来。
在我这个外行人眼里,会画画这件事情真是一个迷人的技能。
湿画法,多层次的处理技巧,让整个画面呈现出虚实相依、强弱得当的一种朦胧氛围。这种朦胧的氛围是数字时代基于精准计算能力也许无法直接构建出来。
在局部细节的页面和抹去背景的主体细节页面,负责装帧设计的美编老师又重新做了切分和构图。
我觉得从创作者原始的构图拆解出这些细部,或单独的元素,重新构图,其实是很考验“眼力”的一件事情。我总觉得“视觉平衡感”这件事情有天生的成份。
整本书的装帧设计是半裸脊的线装,所以书可以轻易地摊平,不必像胶装书那样担心摊得过开而导至脱页,纸张也较一般只承载文字的书要考究一些,毕竟有质感和色彩还原度的考虑。
看到曼莎珠华这一页,我着实是“沦陷”了,想着等自己年纪再大一些,心性再沉稳一些,一定要学学用水彩画画。
此前有一段时间心浮气躁的时候,我有试过画了一阵子的彩铅,在一笔一笔之中,确实能够让人因为专注于此事,而忘记了其他的烦忧。
水彩的这种技法也有它的特别之处,将纸张打湿了,“虚”的部分洇透了,慢慢地晾干了,再去着笔“实”处,有时候需要多次往复的步骤才能完成一页画。这个过程很慢,但对于我来说却很迷人。
同理,画画这项技能让我觉得迷人,大概也是因为它是急不得的,需要日积月累才能真正的挥洒自如。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