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一时的懒,最终难逃面对堆积如山

一个人要知道自己的位置,就像一个人知道自己的脸面一样,这是最为清醒的自觉。洗尽铅华总是比随意的涂脂抹粉来得美。所以做能做的事,把它做的最好,这才是做人的重要。 —— 莫言 文 / 左叔 每到换季的时候,都要经历一场“报复性收纳”。面对堆积如 ...
一个人要知道自己的位置,就像一个人知道自己的脸面一样,这是最为清醒的自觉。洗尽铅华总是比随意的涂脂抹粉来得美。所以做能做的事,把它做的最好,这才是做人的重要。 —— 莫言 文 / 左叔 每到换季的时候,都要经历一场“报复性收纳”。面对堆积如 ...
如果我们有机会重返青春现场,一定发现,那个青春,与我们相携终身,不断怀念,惊鸿照影的青春有异,我们对它的怀念,是一种刻骨的高估。—— 韩松落 文 / 左叔 与记忆相关的作品,我印象之中最为深刻的,是戴望舒的诗《我的记忆》。 我的记忆是忠实于 ...
岁月疾驶,每一次想到你,回荡在耳边的,总归是首很慢的歌。 —— 周源远 文图 / 左叔 有些事情,多半是不会跟亲近的人讲的,反而是面对陌生人的时候,更容易开口一些。 内心里的一些隐秘、困惑,以及那些提起来又放下来的过往,偶尔翻出来看看,有些 ...
人就像一棵树,它愈想伸向高处和明亮处,它的根就越要向下,向泥土,向黑暗,向深处。 —— 尼采 文 / 左叔 一个人再如何拥有开阔的视野,生活的场域一定是有限度的。在两者之间,始终有一个“结界”,既要保持住彼此间的平衡,又要各自延展出“双生花 ...
文 / 左叔 前两个月,我以旁人眼中“失心疯”的状态买过一只滑板,并且有花时间“躲”在地下室里面一个人练了好久。 现在,我基本上能够在相对平缓的场地上“自如”地滑行了,但还是不太敢到街道或者人多的场地上去滑行,更不太敢滑在滑板上,用手机拍一 ...
文 / 左叔 中午去附近的小店喝咖啡,闲坐的时候听到隔壁桌在讲人是非,工作上的矛盾与摩擦,谁做多做少的问题。末了,来了一句抱怨,他这种人怎么能这样?这种事情换作是我如何如何…… 这间咖啡馆位置安放得十分“讲究”,周遭一圈都是彼此没有什么交集 ...
终此一生,只有两种办法: 要么梦见生活, 要么落实生活。—— 勒内·夏尔 文 / 左叔 不知道怎么搞的,“精致”这两个字,原来在我的印象里面是一个褒义词,最近这一两年,突然就“中性”起来了。不明不白地跟矫情、造作,还有超前消费沾了边。 比如 ...
长日尽处,我站在你的面前,你将看到我的伤痕,知道我曾经受伤,也曾经痊愈。 —— 泰戈尔 文图 / 左叔 昨天的风真“邪乎”,两幢高楼之间的穿堂风更烈,人都站不稳的那种。没几分钟,冬天最厚的一件羽绒服便给吹透了。加上午餐咽下去的半杯冰红茶,胃 ...
我正走上一条漫漫长路,在不断碰壁的过程中,学习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好奇心。 —— 村上春树 文 / 左叔 第一次见到泰国斗鱼这种活体生物,还是全城第一家星巴克刚开的时候。因为在那间星巴克的边上,也就是那个广场的主楼梯的下面,“见缝插针”式地开 ...
文 / 左叔 读到《非自然死亡》的最后几个章节,才忽然间明白这本书为何要以如此的结构来书写。 在我的设想中,一本讲法医执业领域诸多故事的书,应该是有扣人心弦的戏剧张力,大概会像我曾经看过的剧集《鉴定实录》那样,靠一个接着一个惊险的故事连缀而 ...
文 / 左叔 刚出书的那一年,为了宣传,我跑了蛮多活动,结识了不少人,也杂七杂八做了一堆与写作阅读均不太不相干的事情。最后得到的结论和感受,与今日份的#日签#所要表达的内容差不多。 怀抱不拒绝任何“可能性”一头扎进去,原本以为会“多一个朋友 ...
文 / 左叔 小时候常听的一句话叫“日怕过午,年怕过半”,大致的意思就是在很多看起来漫长的时间安排中,人的体验是非常奇怪的,总是有一种莫名的错觉,那就是凡事过了一半之后,余下的进度就特别快,常常是来不及细细回味,就已经终结了。 关于这句话, ...
无所事事的人比忙忙碌碌的人更能领会事物,并且深刻;因为没有任何俗务会限制他们的视野;生在永恒的星期天,他们会看——还会看自己看。慵懒是一种生理的怀疑主义,是躯体的疑问。 —— 齐奥朗 文图 / 左叔 小时候不太懂,常听爷爷奶奶辈的人坐在一起 ...
文 / 左叔 中学的时候,我也曾被类似的问题给问懵过。说一个人站在北极点,那么他的前后左右分别是什么方向? 这个题问得有些刁钻,尤其是题干里的“分别”,因为答案只有“南”。人站在北极点,前后左右都是南方。可是,题干里一旦用上了“分别”,破解 ...
很多人的失落,是违背了自己少年时的立志。自认为成熟、自认为练达、自认为精明,从前多幼稚,总算看透了、想穿了。于是,我们就此变成自己年少时最憎恶的那种人。 —— 木心 文 / 左叔 兴许是许久不曾登台分享什么的关系,近来准备一场演讲要用的文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