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得先“有点东西”,才有机会说“这不是我想要的”

在你准备打破一些规则前,你得熟知一些规则,甚至得掌握它先,不然你打破什么呢?

文 / 左叔

我总觉得,人的行事方式多半是由环境塑造的。脸上写着从容淡定的人,除了内心的精神世界是富足的之外,现实层面、物质生活里的隐忧应该也是少的。

因为身后没有什么需要顾虑的事情,这些人常常会给人眉眼疏淡的安稳感,有些“仙”气,或者有些“佛”性,这些都会反映在接人待物的细节之上。

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子的,需要有底气撑着,才能做到从容不迫,气定神闲;需要有一个前提条件在,后续说出来的话才会显得合理。这道理跟要先弄懂规则,才有可能打破规则是一样的。

比如一个人说得出来“淡泊名利”四个字,势必要曾经经历过“有名有利”的辉煌,如果一直“活在尘埃”里的话,“淡泊名利”就彻底地无从谈起,更像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手里有什么,或者心里有什么,决定了人看问题的角度、处理问题的策略。

人到了一定的年纪,积累了一些经验,容易有一些固化的思维。很多事情未及深入了解,或者压根就不想深入了解,随便从过往经验之中翻捡出一些“称手”的策略来应对。可能正是这样“敷衍”的行径,很容易让人对一些事情产生偏颇的认知。

这样的行事方式,放在十几年前,应付变化还是绰绰有余的,但在瞬息万变的如今,如果不是怀抱着谦逊的姿态去面对新问题,凭着老经验老办法做事,是极容易被时代甩在身后的。

刻板固执、草草应付,我感觉这些应该是每个有所积累的中年人有必要时刻提醒自己心存戒心的状态。

除了这个坑,我觉得中年人还有一个坑,就是固步自封的坑。年轻的时候,有大把的时光和大量的精力去大胆试错,人到中年之后,时间分配被生计和责任挤压掉了,留给自己“个人成长”的时间弥足珍贵。

在这个阶段,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会反复估算时间成本,只敢或者只肯做自己有把握的事情。在接纳新知识、融入新团体、开拓新技能等方面,会有一些畏首畏尾。

所以,我想说的是,人生的很多问题,不是前面防范好了,后面就不必换思路来看了。年轻的时候要盯着自己不要莽撞冒进,有些年纪之后又要反过来盯自己不要墨守陈规。

不过,有两件事情我一直时常提醒自己,一件是不轻易去否定自己未曾深入了解的事情,另一件是不轻易拒绝人生或许有机会拓展开来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