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劫大难之后人不该失去锐气,不该失去热度,你镇定了但仍在燃烧,你平稳了却更加浩荡。
—— 史铁生 《好运设计》
文 / 左叔
迄今为止,人生还算顺遂。基本上每一步都是“如有天助”。读书是,就业是,连换份工作也是。晚读一年书、毕业晚一年、晚一年离职,现如今的这份“处境”,都极有可能是“赶不上”了。
好多时间点都卡得“刚刚好”。当然这个“刚刚好”,在事情决断的当下是没有办法体会到的。因为只有隔了许多年之后,前因后果的脉络才能渐渐地浮现清晰,而人才会感受到不必为这些决断的结果负责时的那份庆幸。
后来,我又慢慢体会到这是一种心理补偿机制,是人在得失之间用以宽慰自己的和解策略和调节手段。能够体会到这一点,并非是“内观”自己得出的结论,而是在观察分析周遭人的时候,发现了这种“自圆其说”的荒唐,进而也意识到自己其实也有类似的心理补偿机制。
这段时间,但凡是捧着个“饭碗”的,都是辛苦的,尤其是在基层,承担了无比巨大的压力和非常艰难的责任。没日没夜、半年无休,极为普遍。因为参加临时项目组的关系,也算是从这样的艰难之中“逃脱”了出来。虽然还是有一部分工作要做,占用休息时间、占用周末假日,但相对而言还算是“轻松”的。
“幸好出来了,否则……”,这样的话,听到不止一个人在讲。在心理补偿机制作用下,觉得庆幸的人往往只看到重压之下,自己会觉得吃力的地方,往往会容易忽视掉在那般艰难的磨砺之中,自己有可能会得到的收获,经验的积累、资本的赚取等等,也忽视了自己在“插不上手”的安排里,极有可能错失的其他机遇。
凡事“一体两面”,“庆幸”的另一面应该也有“错失”吧。这些年的“刚刚好”之中,应该也有很多“没赶上”吧。
早一年上学,错过了本该玩乐的童年时光;毕业那一年刚好卡准了就业的限制门槛,却因此放弃了自己心心念念想要从事的行业;离开原先工作机制转身出来,赶上了改革政策落地的“截止日期”,保住了“职级”却失去了“上升通道”,需要在“一眼望尽”中消磨。
这些都是值得“庆幸”吗?如果是的话,那一定是心理补偿机制在起作用。而破除这种心理补偿机制 ,除了认清凡事皆有“一体两面”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不去缅怀过去,不去庆幸当初,而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时时刻刻把握当下之中,为未能如愿的事情心胸浩荡,为已经如愿的事情继续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