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渴止于一杯水,而非一片海

你的口渴止于一杯水,而非一片海洋。—— 安东尼奥·波契亚 文 / 左叔 人若有所求,必定要让渡一些“自由”出去。人若无所求了,旁人再如何想办法,都是无法拿捏的。 比如,想要求得工资报酬,就得付出时间劳动。在这个“等价交换”原则为指导的世界 ...
你的口渴止于一杯水,而非一片海洋。—— 安东尼奥·波契亚 文 / 左叔 人若有所求,必定要让渡一些“自由”出去。人若无所求了,旁人再如何想办法,都是无法拿捏的。 比如,想要求得工资报酬,就得付出时间劳动。在这个“等价交换”原则为指导的世界 ...
文 / 左叔 昨晚临睡前,有个久不联系的朋友拖着我,在微信上聊了几句他工作上的事情,起初只是“不闲不淡”地讲了几句,后来忽然就提到了职场晋升的事情。 他告诉我这一轮的晋升,自己占了一些“便宜”,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他“独苗苗”一根,只是不知道 ...
文 / 左叔 这几年,每季都要开车来回三十几公里去一趟乡下。为了不占用太多的工作时间,为了还能有相对从容的余地,我一般都把它安排在午饭后,就着一段休息时间出门。 时间宽裕了,办完正事之后,我都会到附近的田野里看一看,感觉一下久违了的泥土的气 ...
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原来你若真爱一个人,内心酸涩,反而会说不出话来。甜言蜜语,多数说给不相干的人听。 —— 亦舒 文 / 左叔 若不是骨子里很有“仪式感”的人,通过“周年庆”来细数一段亲密关系的持久度和新鲜感,婚姻生活的流逝感往往难以觉察 ...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经历着两种力量的斗争,对独处的渴望和走出去的冲动。—— 纳博科夫 文 / 左叔 一定有什么事情,在你的生活里是超越舆论喧哗、看客吃瓜之上的,比如说难得的冬日晴空,忙碌一周之后积攒下来需要洗晒之物。瓜,你不去吃,自然就会消散; ...
文 / 左叔 最近在读北大文学博士、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杨早与北大文学博、中传文学院副教授凌云岚共同编著的《拾读汪曾祺》,本以为这样“解构性”的“文论”是偏向“吊书袋”的,可读性不强。 未曾想没有“选错”书,这其中极可能是因为与汪老同乡的 ...
前几天,我在豆瓣上看到关注有些时日的朋友用Vlog的方式,记录了自己和伴侣一起搬家的过程。看完之后,当时只觉得在北京生活不易,并不曾深想。 昨天下午等开会的时候,无聊刷手机无意中翻到他在做网店卖帽子袜子等杂货,觉得诧异。印象中,他是在互联网 ...
昨天还有朋友跟我抱怨,说现如今的“小朋友”不知道是怎么了,永远处在一个“捏起来不像个粽子、摊下去不像个糍粑”的状态,根本不敢谈”使唤“了,就连正经八百的份内活也是”差不动“的状态。这要搁在以前……吧啦吧啦一通感慨。 听完,也深以为然。我身边 ...
文图 / 左叔 只要你在芸芸众生中足够亮眼、只要你在平淡生活里时常变化,只要你即便不发光也懂得辉映他人的光芒,你总归有机会被人看见,成为别人的讨论的话题。比如,月亮。 夜空中最为明亮的天体,我们无法忽视它的存在。一代又一代人怀咏它,积累出浩 ...
文 / 左叔 人多嘴杂,是我们在生活之中寻常可见的“朴素”体验。跟很多体验一样,我们常常能够感知它,并习以为常,却很少会去深究其中的道理。 比如讨论修改材料,你一句,他一句,执笔者最初的想法被周围嘈杂的声音给左右了。原来考虑周全、自成体系的 ...
文 / 左叔 有几年,我特别想去南京工作。 可能是因为读书在那个城市,也有可能是因为当初入职的时候,允诺的一些条件与南京这个城市有关。虽然最终,我认识到了现实的残酷,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幼稚,但南京仍旧是座心头上的城池。 关于南京的“执念”,是 ...
预知未来的人不会奢谈未来,读过岁月之书的人不会承认自己读过它。 —— 特德·姜 《降临》 这几年,“避雷针”算是越来越灵敏了,一眼便看清楚了,那些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人。过于刻意的愣神,过于迟疑的反应,过于体己的亲热,过于真诚的客套……不过外在 ...
文 / 左叔 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子的,在当下是看不清的。事过境迁之后,才能拥有全局的视角,也不需要有什么人站出来点拨你,只需要自己琢磨一下就能回过味来,看清楚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绝大部分的人,年轻时候应该都“死犟”过。结果可以想象,普遍的轨迹 ...
文 / 左叔 最近的几则社会新闻看得人压抑,尤其是那条本来或许可以避免的悲剧,哪怕再多一步的沟通,也不会将人逼至“铤而走险”的地步。 想起去年看《我们与恶的距离》剧集时的一些感受,一些“危险分子”选择以“无差别的方式”祸害社会,他们精神上的 ...
文 / 左叔 入了梅之后,许久不曾见过明晃晃的太阳。偶尔露一露脸,也是晨昏难辨的混沌。雨水丰沛,草木葱郁,目光所及之处,所有物件的影调都加了一层笔调浓重的轮廓,连同心情也是一样。 昨天,极为难得地晴了一天。下午四五点的样子,西晒的光线照进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