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我们都是只争朝夕,计较的人。永远不会说,来日方长。
—— 张晓晗
文 / 左叔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泛泛之交中凡是说“下次约”的局,一般也没有什么下次。有时候碰到有人跟我讲这句话的时候,我就淡淡地笑一笑,露出一副不置可否的表情。对方也会很快从中察觉到,刚刚为了避免社交尴尬,找补的这句社交话术还是不可避免的尴尬。
“下次”真的很难约,要不就是下次碰到的时候,还在不以为意地说“下次约”,“下次复下次,下次何其多”;要不就是从此不复相见的可能,那句“下次约”仿佛一个空洞的回音,回荡在稀薄的人情往来之中。
“等到大家都空”,这是个伪概念,根本经不起推敲和论证。我觉得在组局约人这件事情上,想到了便要立即做,不能顾虑人齐不齐、全不全,要有过了今天就没有机会的心思来处理,才能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横下一条“有几个算几个”的心,你就会陡然间发现,若这个局里面有想要见的人、想要谈的事、想要叙的旧,终归会有人排除万难出现来到现场的。这也从侧面验证了另一句话,时间是挤出来的,只看你愿不愿为某个局、某个人让渡出这些极为“宝贵”的时间了。
我大学同学聚会就是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早在毕业十五年的时候,就有人提议过,那时候大家三十出点头,刚好都是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有老板和工作的阶段,嘴上说好的好的,但真得要商定一个日子的时候就出现不可调和的分歧了。
这事呢,就这样一年拖一年,先是拖到入学二十年,尔后又拖到毕业二十年。毕业二十年的时候,忽然就有某位主事的同志拍板定了一个日子,直接统计当天能否同学的人数,定好了酒店和饭店,约好了当年教过我们的老师,排好回母校参观的行程。
凡事有个大概眉目之后,后续推进就容易很多。等到毕业聚会的事情准备得七七八八的时候,忽然间就发现原先空不出来时间的同学,开始陆陆续续地调整好了自己的行程,有的早到一天半天,有的晚走半天一天的,也凑上了聚会安排的重要环节。大家忽然就意识到了,可能错过了这一次,“下次”就真的没有下次了。
人类因为怀抱未来预期,懂得延迟满足,才建立起了农耕文明。从春种秋收中摸索到自然规律,看到凌冽寒冬、万物凋敝的艰难,也不至于失去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可是若是将所有的事情都推给“春天还会远吗?”,我觉得未必是件好事。
只争朝夕,有所计较,熬过寒冬,大概才有机会成为那个说“来日方长”的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