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奔涌向前,留在原地的都化为乌有


文图 / 左叔

冬天,去公众浴场泡汤,一般安排在早上人少的时段。

倒不是有什么身材或私隐的担忧,纯粹是贪图人少、清净。扬州人在早茶和泡澡这两件事情上执拗和坚持,跟高邮人瞧不上外地的咸鸭蛋基本上是一道理。

“除却巫山不是云”,尝过像样的,见过靠谱的,人是没有办法倒回去的,哪怕是将就一下,当年的感受时光镀金,任凭是谁、拿什么,也换不回来。

对于扬州人而言,现在外面流行的浴场,最大的憾处是没有云蒸雾罩的水蒸汽。小时候最为原始的澡堂子,基本上都是单独一个烧煤的小锅炉,男浴最里面一间,有大池子的那一间,用扇木门紧闭着。一根皮绳,一头悬垂重物,门就变成了自动闭合的了,防止蒸汽散佚出去。

所以,里面一直都是气味混沌、雾气蒙蒙、影影绰绰的。人多的时候,只听得见人与人交谈的瓮声瓮气。浴场竞争,大家除了拼低价,也在比较谁家的更暖和。蒸汽给的足的几家,哪怕是迎面过,也认不清人脸。

小时候,每到冬天最盼望之事,就是坐在自行车后座被拖去泡澡。大人们手表钱包之类贵重的东西,可以寄存在柜台,衣服鞋子还比较精贵的年代,会用叉衣竿将值钱的外套,悬挂在众人伸手够不着的高处。澡堂的外间,会在换衣服的地方设有躺椅,洗完澡后可以,精力泄了,神经松了,不少人在喧闹中也能躺在那边眯一会儿。

小孩子去洗澡,跟爷公叔伯一起,还会在洗完之后,端一碗小馄饨或者吃几块萝卜丝饼。对,扬州旧式的澡堂子基本上都是供吃食的,即便不是自家经营的,也有邻伙的店家帮衬做吃食的营生。那个年代,小孩子没有不馋的。纵使冬天洗澡要里三层外三层地穿脱麻烦,但也架不住想想就会流口水的诱惑。

爷爷在世的最后几年,每到冬天总有他泡在浴场的画面。那一代人,结结实实的吃过苦,入了冬不是这里酸就是那是疼。现在回想起来,他的两条腿应该有比较严重的静脉曲张问题,只是那时候年纪太小,实在不理解为什么会有人赖在浴室不肯回家。浴场温度高,血管舒张压力没有那么大。年纪大了,心脑血管问题多,晚上睡不好,下午昏沉沉地在浴场睡一觉,也算是抵过了。

旧时光一去不返,老地方再见也难。听闻现在扬州浴场的风格,基本上也与外地无异了。时代奔涌往前,留在原地的都化为了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