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如何克服演讲时紧张这件事儿

文 / 左叔 & 图 / 鞠涵

也不知道为什么,从小到大就都会被提溜出来演讲,也没有认认真真统计过,但粗粗估一估大大小小的演讲比赛参加应该也算是破百了,而且成绩都没有特别突出的,属于屡败屡战、屡战屡败的那一类的人。这不,眼下都已经是年届不惑了,还要被提溜到台上去演讲去,我也不知道得罪了谁了,还是要让我再锻炼锻炼争取更好的成绩。

虽然是身经百战,但我每次站到台上的那一瞬间还是跟第一次时一样的,带着几分兴奋、又揣着几分紧张,状态不好的时候,腿也抖了、嘴也瓢了、话也乱了。偶尔发挥得好的时候,会明确地感知到自己与现场氛围融合到了一起,尤其是预估的观众反馈点一一实现之后,状态会越来越好,常常到了结束还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克服紧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办法,曾经有人跟我说过,如果你有近视的话,上台就不要戴眼镜,把台下的观众都当作萝卜土豆,把事先准备好的内容讲完整就好了。可是,观摩比赛的经验告诉我,好的演讲者是将台下观众放在眼里的,会有目光的对视,会有情感的交流,会有气口的节奏,这些都是需要强大的自信心去撑着的,我克服紧张的经验是,大家都是人,坐在台下的观众如果上台的话可能比我还紧张,而且我站在台上,未必是站在大家的目光焦点里,有人也许在刷手机、有人在放空,这样一想我就会觉得放松很多。

我参加的演讲比赛一般都不长,最长的也不过15分钟,短的也就5分钟左右。个人感觉,碰上时间比较长的演讲,不仅挑战记忆能力,更挑战演讲稿的结构逻辑层次,如果层次不好,会显得特别冗长,而且也不容易记住文字间的关联性,特别容易在现场卡壳。碰上时间短的,常常铺陈不开,无法做出起承转合,演讲的层次感很难把握。其实说白了长短都不是关系,好的演讲稿首先是说服了自己的,最好也是出自自己手笔的。

临场发挥除了充分准备之外,还与演讲者的心态相关。我的经验是尽量不要去预估临场发扬的效果。在临时发挥中能做到准备的七八成,就已经算是充分发挥了。如果从一开始就怀抱着不出错的心态,以我个人的经验来看,多半最后肯定会出错的。我就曾经在演讲过程中直接漏掉其中的一大段内容,直接因为时长不够而直接预赛出局。

在演讲的过程之中,碰到出错的地方,就让它自然地如水一般地流过去,不是特别需要明辩是非的错误,就不要去纠正和放大它,也不要去想如何采取补救措施。可能也是我的能力有限,我一想补救措施通常就会自乱阵脚,不仅找补不出来,反而又添了后面的乱。我曾经在一个10分钟的演讲中流畅地撑到8分多钟,却因为一个PPT翻页出错的问题,止不住地想如何补救,反而在最后两分钟里一败涂地。

既然是比赛就会有规则,在演讲比赛中想要获奖就必需考虑比赛规则的问题。可是,站到台上去的每个演讲者,其实还有一隐形的规则需要遵守,那就是照顾现场观众以及评委的临场反应。早年我参加演讲都比较模式化,通篇背下不出错就在及格以上了,如果情感表达是充沛丰富的就觉得做到位了。

最近这几年参加演讲,如果我比较幸运抽签比较靠后的话,我会根据现场观众和评审的反应来临时调整演讲的内容。这个动作肯定是要冒卡壳风险的,但我总觉得说大家不爱听的话、没反应的话,不如讲一些观众和评审能听得进去的话,只有对方听得进去了,才有可能接受你想要表达的主旨和核心。演讲说到底就是一个阐释自己主张的一件事情。

看国际新闻,我们通常都会佩服海外民选体制内的外国元首,人人都有好口才,支起一支麦克风就能讲好久。我想这与他们成长过程之中靠竞选演讲铺就从政之路相关。反观我们自己,的确也有不少领导人是脱了稿子没有办法讲话的,而这部分领导不能说没有才干,有些人如果让他写的话,可能会写得特别好,只是口头表达能力缺乏充分的锻炼,仅仅因为这一点就会显得平庸许多。

演讲与口才这件事情,我个人经验是没有特别好的捷径,只有反复的练习,不断地克服紧张和干扰,在短的时间内组织好自己的语言,表达好自己的核心观点,充分认识到人无完人,事无尽美,带着每一次的遗憾不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