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 左叔
之前巨火的一部电影,出了一众血气方刚、荷尔蒙满屏的新人男演员。然后,就有机会在“推文”中读到一篇来自边陲那位演员的采访。
读完之后,内心里生出的第一层感慨是,从那苍茫的大山深处,走到聚光灯前,他一定走了很漫长、很艰难的路,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
但是,过往的经验总让人疑心,这篇“推文”缺失掉了重要的一环,逻辑上有说不通的地方。
比如,幸运之神因何要眷顾于他?他又是如何从身边那一众寻常人之中脱颖而出的?在解决温饱都成问题的环境里,在识读汉字不是很普遍的情况下,他又是如何解决好最为基础的通识教育问题的呢?
细究了一下,才会发现在他的身上,仍旧会有世代间持续不断托举的影子。他能走到众人面前,并不只是他这一辈人在努力,上几代人早就在历史的烟尘中留下过身影。
只是在这个属于他自己的个人传奇中,这些来路被“故意”隐匿了,只留下“不甘平凡”“超越苦难”的草根故事被人传颂。
知晓这些,内心里就会生出第二层感慨,所有的成功,并不像成功者自己想要呈现出来的那般,或离奇或简单,任何一个故事,哪怕是平淡的,都有前因后果。
只是在某个价值导向下,在某个营销主题里,截取某些要素来,呈现某个主旨罢了。外人能够看见的只有一阵烟,没人知道内心里燃起的那团火,也无从知晓哪些抱薪者顶风冒雪、开路者披荆斩棘的故事。
这不是一个人的“黑历史”,而是他的漫漫“来时路”。有些过往,虽然未必有直接的因果关联,但也得承认它的价值和意义。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完全割裂开来,摒弃出去,去认知一个人,注定是片面的。
对于这位新人演员来说,在一炮而红之后,还能不能依旧接得住资本眷顾的双刃剑,拿得出能够既叫好又叫座的作品,能够不为名利左右走向塌房的险境,才是更为关键的。
只看奋斗,不看托举,是不对的;只看托举,不看奋斗,也是不对的。身处于哪一种语境,便去讲述那一种语境里能说通的逻辑就好了。只管自我实现和内外自洽,其他的不重要。
看客们本来就不看过程的,他们要的只是结果。不管什么样的结果,都会自行脑补出一个与之适配的、全新的故事版本。自己出来讲什么,根本就没有人在听,也没有人会信。看客们,只信服自己认知边界以内的事实与逻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