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历史

以下是与标签“历史”相关联的文章
  • 敦煌守望四十天:有比一出本书更好的宣介方式吗?

    敦煌守望四十天:有比一出本书更好的宣介方式吗?

    文图 / 左叔 “守望者计划”,全称“敦煌文化守望者计划”,据介绍是一个全球志愿者派遣计划,以文化保护与传播为目标的知识赋能型文化公益行动。 这个项目由敦煌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上海交通大学文化发展基金联合发起, ...

    阅读全文

  • 万古江河:它,不只属于中国

    万古江河:它,不只属于中国

    文图 / 左叔 许倬云先生这本《万古江河》,在遣词造句上是十分古朴隽永的,尤其是序言和后记部分,很多表述都仿佛是直接从古诗词中幻化出来的意象,又十分贴合的安置在当下要讨论的文化议题之中。 当然,更为让人觉得赞许的地方是,这些看起来古朴隽永的 ...

    阅读全文

  • 切尔诺贝利:世间无新事,皆是旧文章

    切尔诺贝利:世间无新事,皆是旧文章

    文图 / 左叔 作为70后,我对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此后发生的苏联崩解、东欧巨变是有记忆的。尽管对此,我内心里残存着一丝“拒绝”。 这“拒绝”倒不是单纯地否定年岁的增长,而往事迢迢不可追,每个人困在具体而微的生活之中,对于并肩而行的“历史 ...

    阅读全文

  • 每个生命都有它的时间线

    每个生命都有它的时间线

    文图 / 左叔 每一天都是某个人的世界末日。时间像潮水般涨啊涨,当它涨到你眼睛的水平,你就淹死了。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看完整部电影,最喜欢的是剧本和配乐。 剧本最精妙的部分,我认为是时间线的安排。撤退部队的一周,支援民船的一天,空中 ...

    阅读全文

  • 但凡装逼的都是仍在修行的妖孽

    但凡装逼的都是仍在修行的妖孽

    文图 / 左叔 读完《美的曙光》,我坚定地体会到,这一次打开蒋勋的方式对了。第一次读蒋勋的书,是他的短篇小说集《因为孤独的关系》,那是一种以意识形态、文化现象、性权平等为主题的小说集,里面充满了寓言式的思辩,读起来并不容易。中途几度想放弃, ...

    阅读全文

  • 不变与万变:读历史的人比较容易宏观

    不变与万变:读历史的人比较容易宏观

    文图 / 左叔 这几年,读学者型的作者出版的书籍大致有两类“普遍的”感受:一类感受近似于我此前读李强的《当代中国社分层》,偏向“专著”读起来有“门槛”,有些我个人原有知识体系范围之外的“统计学”的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一直难以找到一个恰当 ...

    阅读全文

  • 不抱期待,常有惊喜

    不抱期待,常有惊喜

    文图 / 左叔 如果你是因为看了张艺谋的电影《影》,本着溯源的心态来读这一本《三国荆州》的话,你极有可能会失望。因为剧本《三国荆州》在整本书中所占的篇幅比重并不大。 况且,剧本对于我这样的阅读者而言,其实是不太好读的。剧本说到底仍旧算作是一 ...

    阅读全文

  • 脉动中国:获得鸟瞰的视角,走出细节的迷宫

    脉动中国:获得鸟瞰的视角,走出细节的迷宫

    文图 / 左叔 读许纪霖先生的这一本《脉动中国》一直给我一种“打通了”的感觉。具体一点的说,就是原先散落在各处的“知识点”,忽然就被一根叫作“文化”的脉络,给“串联”了起来,那些与宗教、信仰、学术、历史、政治、人文、技术等诸多要素纠缠在一道 ...

    阅读全文

  • 用一个标签去贴另一个标签

    用一个标签去贴另一个标签

    文图 / 左叔 我在朋友圈感慨读完《万历十五年》感受的时候,我“文学之路”的领路人刘广雄老师在底下留言,叫我不要轻易给人贴标签。我反复思忖着这句话确切的含义到底是什么。以及除了这几句感慨之外,我是不是在生活之中还有很多轻易给人贴标签的地方。 ...

    阅读全文

  • 大裁缝:将家国天下之事拉近到打板间的剪刀旁

    大裁缝:将家国天下之事拉近到打板间的剪刀旁

    文图 / 左叔 接在余华的长篇新作《文城》之后读禹风的《大裁缝》,便忽然有了一种“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的感受。不知道这样的想法,会不会对两位都有“大不敬”的意思。 总体而言,禹风的《大裁缝》更符合我对一部长篇小说的期待,无论是文本体量、 ...

    阅读全文

  • 我心归处是敦煌:那些投射在人心中的波澜

    我心归处是敦煌:那些投射在人心中的波澜

    文图 /左叔 花了十多天时间,读完这一本《我心归处是敦煌》后,我并没有像往常一样,急于将阅读感受记录下来。而是入了“新坑”,刘慈欣的《朝闻道》,一本以科幻为主题短篇小说集。并没有刻意安排,只是从书架上一排“未读书债”中随手抽了一本。 《朝闻 ...

    阅读全文

  • 四海之内:既有可能是真相,更有可能是某种价值观

    四海之内:既有可能是真相,更有可能是某种价值观

    文图 / 左叔 在我的观念里,历史也是一门“科学”,同样是需要“大胆设想,小心求证”的。需要从现存的史料和考古的实证之中,以抽丝剥茧的方式来进行推断。读葛剑雄教授的这本《四海之内:中国历史四十讲》,如此的观念又更为坚牢了一些。 如今留存下的 ...

    阅读全文

  • 历史的错觉I、II:思辨性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

    历史的错觉I、II:思辨性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

    文图 / 左叔 挺有意思的“一辑”书,共计两册。这两册,极有可能算作是“投石问路”。如果效果好,可能后续会有“二三四”吧。书的内容方向上,依我看来大概率可以归类在“文史科普”方向。 缘何要提“科普”两个字,就是我们在“应试教育”体系里面培养 ...

    阅读全文

  • 我认识每一个字,却无法感知文字背后的血与火

    我认识每一个字,却无法感知文字背后的血与火

    文图 / 左叔 一个半月前,我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了我想读完《耶路撒冷三千年》的计划,当时就有一个我现如今已经忘掉名字的朋友,在我那条动态的下面留言评论。Ta直言我无法顺利读完之后,仍不甘心又补了一句:即便读完了,也未必能读得懂。 一个半月后,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