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无癖不可交”这句话说起

要是迷上什么有趣的东西就好了,不止一件也没关系,能迷上能够让人想要活下去的那种、只要有它就很幸福的事。—— 西瓜

文 / 左叔

对于很多事情,我们常常处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状态中。即便是一些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概念,或者流行的热词,受限于时间精力等诸多因素,我们对于它的认知和了解常常处在一个浅尝辄止的状态中。

除却客观原因外,我觉得每个人最最主观的因素还是心底里一直秉持着的“实用主义”。很多事情觉得够用就行了,知道多了、了解多了,一时半会儿带不来什么实质性的收益,既浪费时间精力,也不知道派何用场,凭添一些负担。

比如,以前常常听人说“人无癖,不可交”,知道这句话大概的意思,也猜得出适用在什么的语境里,生活中也曾有意无意地对照周遭的人找一找这句话的现实意义。然而,这句话背后究竟有何出处,前因后果是什么?古人之言流传至今暗合了现如今的人怎样的心理需求?

我猜想很多人都是类似的状态,“通识”层面上是非常广博的,一旦稍微“吃水深一些”便是一片空白。我们对于非本专业、与工作生活相去较远的事情,绝大部分都停留在“知道了”的层面上,与“懂了”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当然,这世上可能未必有真正的“懂了”这样的层次。

网络时代,其实很多知识只要搜索一下就能“挖掘”到的,虽然有可能碰到“鱼目混珠”的情况,但还算是“易得”的。可能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易得”,也造就了很多人面对很多事情都喜欢“现抓”,碰到具体问题再去“挖一挖”,这样零敲碎打的状态是很难形成体系并建立自己的储备。

“人无癖,不可交”的出处是明代张岱所著的《陶庵梦忆》:“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我理解这句话的大致的意思是:没有癖好的人,做事不够投入忘我,也很难对朋友深情;没有缺点的人,过于爱惜羽毛,很难流露出真性情。

一个人既无癖又无疵,四平八稳,谨小慎微,没有一点点个性,这样的人要么特别地懦弱无能,要么特别地有心机。两者都缺乏“深情”和“真气”,缺乏人之所以为人的那一点点必不可少的血性。与这样的人交往要么是如食鸡肋,要么是与虎谋皮。

张岱出身于仕宦之家,自幼珠环翠绕,优裕的家庭环境培养了他诸多艺术爱好,诗文、戏曲、音乐、绘画、园林无所不通。然而明朝末年,作者将近50岁时,清兵南下,江山易主,张岱的前途化为泡影,此番失落当中,张岱避居剡溪山,故交朋辈多死亡,语及少壮秋华,自谓梦境,著书十余种,多半以“梦”为名,《陶庵梦忆》大约成书于此阶段。

家国失落、仕途失意应该是张岱晚年的主基调,无处寄托的才情和精力都投射在诸多艺术爱好上,也有了诸多的癖好。执迷之事在乱世浮尘中,成了灵魂的安放之处,这是张岱理想化的人格设定。放在今时今日,特别喧哗、特别浮躁的今日,很多人也想拥有某种不为所动的定力,这大概也是这句话在现如今的社会能够“扎根”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