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北京 订阅该标签的文章

以下是与标签“北京”相关联的文章
  • 我们的感情,是人生洪流中的风滚草

    我们的感情,是人生洪流中的风滚草

    所谓人生,大概就是不停滚动,遇见爱,错过爱,接受缺憾吧。 —— 赫恩曼尼 文 / 左叔 若干年前,看过一个电视广告。场景是北京的人行天桥,有一个站在桥上,扶着栏杆,望向桥下“车河”的孤单背影。镜头变焦,拉近。城市的璀璨灯火,模糊成明灭闪烁的光斑。 依稀还记得,当时配给这画面的文案:“在千万人口的城市,光是遇见,就已经耗尽了我们所有的运气”。 看到这条电视广告时,我还没有去过 ...

    阅读全文

  • 北京西郊故事集:慢也有慢的好处

    北京西郊故事集:慢也有慢的好处

    文图 / 左叔 看书的速度永远赶不上囤书的速度,这本徐则臣的《北京西郊故事集》其实入手有小半年了,但这小半年里一直有其他书“插队”进来,所以直到现在才读完。不过也好,不被“催赶着”,细“读”慢“阅”倒也是另有一番收获。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读过徐则臣的《从一个蛋开始》,曾经比里面相似的乡音、相近的乡情深深地吸引着。在入手这本《北京西郊故事集》之前,又听闻他作为首位70后作家获 ...

    阅读全文

  • 详谈 / 饶晓志:一季访谈节目能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要出一套丛书?

    详谈 / 饶晓志:一季访谈节目能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要出一套丛书?

    文图 / 左叔 《详谈》是套系列丛书,以采访的形式探讨这个时代里某些个体的“人生轨迹”,从中似乎准备琢磨出一些“成功模式”来。挑书的时候,我看了看采访对象的名字没有多少是我所熟悉的,于是只能是在一堆商业精英的名字里挑出来一位电影导演来,来自贵州的“小镇青年”饶晓志。 当然,文本形式的访谈并不算是什么新鲜的东西,对于一个从纸媒时代过来的阅读者来说,这是以往读杂志时就曾经有过的 ...

    阅读全文

  • 浮躁

    浮躁

    - 文 / Jonathan @ 豆瓣 约在西单聚个好久没见的晚餐在这个疫情期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比如想吃的店因为商场提前关门只好放弃重选,比如重新选定的馆子因为积极响应上级号召一桌只能坐两个人也只好挥手拜拜,好不容易大家都没有因为下班耽误时间,反而啼笑皆非的因为选择餐馆一筹莫展。平时热闹嘈杂的西单,冷清的人影寂寥,只见到带着红标的保安志愿者在有些降温的春日夜晚坚守着自 ...

    阅读全文

  • 苦难让我们卑微且柔软

    苦难让我们卑微且柔软

    文图 / 左叔 我原本想以《假如史铁生会走路》作为本文的标题,但猜想到这个标题肯定有人写过。它预设了人生中的某种可能,似乎也容易将我们引向对于人生、命运、困苦等负向能量的思考。其实这本书里,史铁生也写过相似的一篇叫《好运设计》,人生一切从假如开始,看似获得了极大的调度自由,然而读到最后仍旧是脊背发凉的无奈感,这种无奈感通常与我们面对人生中的苦难相关。 孤独是生命圆满的开始。 ...

    阅读全文

  • 你的衰亡与永生

    你的衰亡与永生

    文图 / 左叔 大概是三十岁后,我生了一次带状疱疹,疼得夜不能眠。看诊医生告诉我,现如今各项激素和基础代谢值都开始下降,免疫力已经不能与前一个十年相比了。大概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了有规律的跑步健身、开始与慢性鼻炎负隅顽抗、开始刻意减少每餐淀粉质的摄取量。 我有大概近十年时间,午餐和晚上的主食只是两汤匙米饭,当然早餐是极丰盛。因为自小没有赖床的习惯,只要天气不热,我是有足够 ...

    阅读全文

  • 我不是疏于悲伤,我只是习惯遗忘

    我不是疏于悲伤,我只是习惯遗忘

    [hermit auto="0" loop="0" unexpand="0" fullheight="0"]netease_songs#:407002091[/hermit] 文 / 孙衍 & 图 / 左叔 最近在换房子,每天跟着中介东走西窜,像过年走亲访友似的累。 我对这种日子早就疲倦了。 但有什么办法呢?现实总是比梦想残酷。人生到了某一个阶段,总要有一些变化。不然,你就 ...

    阅读全文

  • “天才捕手”林海音,先生们背后的先生

    “天才捕手”林海音,先生们背后的先生

    “编辑是不该署名的,事实上,我也害怕毁了你的作品,也许一开始更好呢,所以编辑总是睡不着觉……” 文 / 孙衍 & 插画 / 关维兴 这段台词来自于最近上映的电影《天才捕手》,小说家托马斯·沃尔夫想要在书中致谢他的文学编辑麦克斯·珀金斯,而珀金斯这样说道。 上世纪二十年代,曾发掘过海明威、菲茨杰拉德等作家的文学编辑麦克斯·珀金斯(科林·费尔斯饰)看中了一个名叫托马斯·沃尔夫( ...

    阅读全文

  • 像候鸟一样飞:拍动灵魂双翼抵御现实沉重

    像候鸟一样飞:拍动灵魂双翼抵御现实沉重

    文图 / 左叔 看国家地理频道的时候,曾经介绍过一种海鸟,生活在烟波浩渺的大洋深处的岛屿周边,从学会飞行起,除了生育繁衍之外,余生都在四海漂泊和羽翼振动中度过,就像电像《阿飞正传》里提到那只“无脚鸟”一样。张国荣的那句台词特别经典,“我听人讲过,这个世界有种鸟是没有脚的,它只可以一直飞啊飞,飞到累的时候就在风里睡觉……这种鸟一生只可以落地一次,那就是它死的时候。”看过电影的 ...

    阅读全文

  • 北京啊北京,我望不见生活的尽头

    北京啊北京,我望不见生活的尽头

    文 / 子非良驹 & 图 / 刘钊 @ 怀春不遇 今年的七月中旬,我告诉所有人我要去北京。 于是我拉上朋友安丁,两个人开始了北漂之旅。对于北京这座城市,我当真是一无所知的。尽管之前去了几次,但都是家人带我玩。 我想,长大就是你斜挎着公文包,挤在公交车上路过游乐园时的情景吧。 你要挣钱,要自力更生,不可能躲在家里人的保护下生活了。 没错,每天早上我要早早起床吃早餐,然后坐公交 ...

    阅读全文

  • 穿过北京地铁的忧伤

    穿过北京地铁的忧伤

    文 | 孙衍 人的际遇总是喜忧参半。 比如刚刚被卷入一场权力争夺战中,就接到了北京的一纸借调令; 比如前几天还听说北京正被雾霾笼罩苦不堪言,而现在却艳阳高照晴空万里; 再比如出了北京站才发现地铁因为备战奥运被封,出租车站排起了长龙,但走出去一点的公交车上却空无一人。 我惶惶然刚踏进车厢,就听身后一个女孩气喘吁吁地跟了上来,说:“能借您电话用一下吗?” 我愣了一下,怀顾四周, ...

    阅读全文

  • 常小琥 x 收山:只愿能读懂的人读懂便好了

    常小琥 x 收山:只愿能读懂的人读懂便好了

    大概是被轻阅读和心灵鸡汤惯坏了胃口,我跟很多人一样,其实骨子里是很怕读长篇大部头的东西。好在现如今,长篇严肃文学的创作其实也是一派低迷的状态,不用被一些有名头的作品弄得心痒痒的,又担心不能一口气欢畅地读完。 我特别怀念,早些年碰到好的作品,读起来有种欲罢不能的感觉,常常身陷痴迷,挑灯夜战,不觉间窗外东方天际发白,而作品所给予的共鸣在心中升腾激荡,久久也不会化开,而常小琥的这 ...

    阅读全文

  • 宏玖-听说:论一档读书节目的生存艰难

    宏玖-听说:论一档读书节目的生存艰难

    在我的印象中,广播节目的语境和氛围是有地域之分的。以为北京为代表的北方为传统一些,字正腔圆不必说,节目的制播流程也都是一板一眼的,一档节目的撰稿编审机制完备,作为主持人可以操作的空间并不大;而南方一点的电台,无论是节目的形式还是整体的风格和走向都比较多元一些,更为市井一些,夹一两个方言俚语显得亲切,说一些街头巷尾,吃喝玩乐的事情显得更近人情一些,制播体系更趋向主持人“个体” ...

    阅读全文

  • 投缘

    投缘

    闲来无事的时候,我常与人聊天,很多时候并非面对面,而是隔着网络。我必需得承认自己是一个十足的社交动物,自网络初现起,虚拟世界里新兴的社交应用,都会努力地尝鲜,以至于常有人感慨,不能使用第三方账号登记或者通讯录查找好友,否则一定会看到我已早一步注册了账号。 我不知道缘何会这样痴缠在与人交流之中,必定不会是因为空虚寂寞冷吧?!在没有网络出现之前,我也喜欢与人聊天,但很多时候是听 ...

    阅读全文

  • 老炮儿:20多年前的北京味道还在

    老炮儿:20多年前的北京味道还在

    1989年上映的《顽主》是我小时候的一部北京味儿特浓的电影。王朔的剧本,讲的是类似后来“甲方乙方”三T公司的故事。剧中的葛优还青涩着呐,远不是现在的葛大爷。张国立也还没有那股“与生俱来”的清朝皇帝范儿。 从那之后的一个时期,包括谢园,梁天,马晓晴⋯⋯一大批活跃屏幕的北京演员都有一种发散出来的世故与玩世不恭的味道。而多年之后虽然各个都是老戏骨的份量,却也都远离了幕前。 这一次 ...

    阅读全文

  • 老炮儿:我不是北京人,但我看到了我的北京

    老炮儿:我不是北京人,但我看到了我的北京

    周六看了《老炮儿》直到现在为止还没出戏,这一天看了好多关于老炮儿的影评,每次看完心里依然不平静,冯小刚、许晴、张涵予、李易峰、吴亦凡、刘桦他们的每一个表情,每一句台词时常会出现在我脑海里,甚至会忽然发呆。我不是北京人更谈不上老北京,但是在电影最后我泪奔了,第一滴眼泪流出来之后就跟着六爷在冰面上的步伐哭到不行,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哭,也没想明白什么点触动了我的泪点,只是在流眼泪 ...

    阅读全文

  • 十天,十年

    十天,十年

    十天,或许只能展开回忆,但十年,真的能改变太多太多。在北京的十天里,我游荡于北京的大街小巷胡同院落,试图寻找什么,又试图想摆脱什么。所有的物是人非,都是流年里闪烁而过的目光。人是最善忘的动物,你走着走着,就忘了后面的路。而这次,我用十天去还原十年,还原内心遥远的记忆。 马甸北,马甸南 再次来到马甸,竟然是十年后了,这里的变化似乎不大,也许房子比以前老一些了,但因为出过新,所 ...

    阅读全文

  • 帝都十五日

    帝都十五日

    若干年前,我曾经写过一句话,大致的意思是:我是与这个城市八字相克。去北京的次数不多,几乎每次都有一点小小的状况,不是碰伤哪里、就是身体出了状况,要不就是站在地铁里睡着丢了东西。未曾想若干年后,我还是被克到了。回来第一件事情,就奔一个认识数年的理疗师那边去拔罐。待到第二天,还是扛不住投奔了医院。身体温度调节中枢出了问题,忽冷忽热的,一会儿要穿两用衫,一会儿又热得出汗,不由地疑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