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玖-听说:论一档读书节目的生存艰难

在我的印象中,广播节目的语境和氛围是有地域之分的。以为北京为代表的北方为传统一些,字正腔圆不必说,节目的制播流程也都是一板一眼的,一档节目的撰稿编审机制完备,作为主持人可以操作的空间并不大;而南方一点的电台,无论是节目的形式还是整体的风格和走向都比较多元一些,更为市井一些,夹一两个方言俚语显得亲切,说一些街头巷尾,吃喝玩乐的事情显得更近人情一些,制播体系更趋向主持人“个体”,一个人常常主导一个节目的风格。

对于这样氛围的感受,我有一个更直观的体验。我有一个朋友早年从福建某电台转去北京台工作,从文艺节目、大型晚会主持转服务类节目的主持,偶然间听到他前后的变化,便给我一种麻衫换制服的感觉,束手束脚不必谈,连以前节目中那种即兴的、贴近人情的灵气也慢慢地消失了。

我没有听过宏玖的节目,也不知道他所谓的“读书节目”是不是也是“制服系”的。这么多年,在广播领域听过的读书类的节目似乎好像只有当年陈静在江苏文艺台《文化星空》栏目里面的读书版块。因为隔了快二十年时间,年代距今实在久远,我已经记不得那是一档带状节目,还是一个周末的特别版块,只记得那夜色里面沉淀下的思绪,常常被平实温和的语调所吸引。这么多年读书类节目在各间广播电台中的缺席,是广播这个平台不太适合展现,还是整体市场的低迷缺乏利益趋动,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答案。

在我的设想里面,读书节目也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将作者邀请到节目中来,谈创作感受,另一种便是单纯的读书,摘录书中每一个篇章,主持人读出来,如果还有一点学识或者情怀的话,主持人可以谈一些自己的感想或者邀请读者作为嘉宾来谈体会和感受。在我的印象中,陈静的节目更偏向于后者,而宏玖在这本书所呈现出来的节目形式更趋于前者。虽说这几年仅内地每年出版发行书籍均保持在百万册以上,各类著书者的群体也非常庞大,但像宏玖书中所呈现的节目形式做成日播带状节目其实也是困难的。

抛开版权方的宣传策划资源经费等等一干子经济学的问题,就单单从传播的角度来看,首先这个广播平台得是有一定影响力的平台,作为打书的作者付出时间或者车马劳顿的成本去宣传书得有一定的回报率,如果不是只图名声的话,那么三线以下城市电台通常就不必考虑了;其次会写的人不一定能说得好,就我不多的采访经历来看,我常常碰到面对媒体或者面对镜头哑然,甚至人际语言交流都存在困难的写作者;再次作为媒体必定有收听率的考量,这既有读书节目本身受众群是否有足够的基础的考量,应邀出现在节目当中的嘉宾作者本身的影响力则是考量的另一层。

影响力与收听率互为交织的考量,其实从宏玖这本书封面上当过他节目嘉宾的名单便能看出来,能贴到封面上还是蔡康永、汪峰、吕良伟、严歌苓、汪中求、大冰这几位,而这中间一半以上都是靠嘴谋生的跨界者,写作未必是最出彩的,但做广播节目必定是容易出彩的。宏玖的这一本《听说》本质上是一本嘉宾采访实录,夹杂了一些本该是串词的随想。采访一个作者很多时候不能靠信马由缰、误打误撞,需要做大量的案头工作去了解他的作品。而则这对于一档广播节目来说,也是需要充足的制作周期,否则我们不会在节目中听到精彩的故事,尤其是那些不常面对媒体的作者们。

宏玖:听说

作者: 宏玖,本名常宏玖。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现就职于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主持《都市人》、《今天我休息》、《读书俱乐部》等节目。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出版年: 2014-11
页数: 200
定价: 36.8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44750424
简介:主持人宏玖多年采访结集成书。与二十七位明星、作家深度对话。听蔡康永,汪峰,吕良伟,严歌苓,汪中求,大冰独家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