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希望之处定有磨炼

昨天,因为一些工作上的事情,和一位资深电视节目主播聊了一会儿。末了,她说了几句掏心窝的话给我。 她说,从业这么多年,已然知道自己的“天花板”在哪里,所以现在是眼光向内的状态,想要做一些让自己更为“丰盈”的事。比如,写作。她坦言,这是件令她觉 ...
昨天,因为一些工作上的事情,和一位资深电视节目主播聊了一会儿。末了,她说了几句掏心窝的话给我。 她说,从业这么多年,已然知道自己的“天花板”在哪里,所以现在是眼光向内的状态,想要做一些让自己更为“丰盈”的事。比如,写作。她坦言,这是件令她觉 ...
- 情绪都需要出口,如果郁积得太深,极容易将人淹没。 当短时间内某地自杀问题频发时,我们既要看具体的个案有没有应激障碍、有没有长期病史、有没有社会支撑、有没有渲泄渠道等等,同时也要关注后续的“模仿效应”,尽可能地做一些“亡羊补牢”的动作。 ...
很多无解的事情,我们无法归因给自己,就将它推给命运、星座或者其他外在的东西。仿佛只要推出去,这些事情最终的恶果便与我们无关了,再也不能将错误归结给自己。 一直以来,都信奉人生是由诸多选择连缀而成的,虽然这些选择中有一些是情势所逼,各人造业各 ...
- 年轻的时候,不太容易听得进去劝。心里常有一句潜台词,我干嘛要跟他们一样? 仿佛只要跟别人一样,人生就完蛋了。还有一些荒唐,是违背本心的。比如,明明知道某些具体的事情“和别人一样”是好的,却故意逆反着,只是为了“不一样”而一定要“不一样” ...
- 气质这东西,有时候确实有玄学的成份,你很难用一句直观准确地话来说出其中的微妙的部分,但你却又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它。 有一段时间,我沉迷于“生活观察”,常常写一些“信手拈来”的生活片断。 完成这件事情很简单,就随便找一个便于观察人来人往的 ...
与这个话题相关的真实事件过于沉重,沉重到我听完之后便陷入沉默,根本无法集中精力思考问题的根源出在哪里。 面对转述者的慨叹,我只想草草地睡去。 醒来,也不愿意多去回忆,仿佛那是我自己的人生困境一样,也不愿意将其中的细节再去整理成文字,成为另一 ...
某个节日的下午得空,约了人谈点事情,去熟识的咖啡店坐了一会儿。 到得早了些,下午两点多的光景,看到店主坐在咖啡店门口的一张圆桌上的吃午餐。瞄了一眼,圆形透明的餐盒里飘着几只清汤寡水的馄饨。 站着闲扯了几句玩笑,调侃她“数钱”数到顾不上吃口饭 ...
- 比起努力上进,我更欣赏别人身上的两类个性品质:干脆、落子无悔。这两类个性品质,我总觉得是自己在成长过程之中一直缺失的,我也因此常常将它们的缺失“甩锅”给我的星座。 干脆,多少有些江湖气,那些直来直往的行径和举动里,是一个人的憨直与坦然。 ...
都说这一届毕业生是最难的,除了工作不好找之外,连论文答辩、拍毕业照这些原本都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都统统上“云”了。在“云”端飘久了,难免会有一种不踏实感,仿佛人生就是来历劫的一般。 其实每个年代的毕业生都有他们的焦虑和犹疑。拿我自己来举例子 ...
畅销书作家刘同在《我在未来等你》中这样写道,我以为一个人要很优秀,才能被人喜欢。其实只要一个人足够热烈,就一定能点燃另一个人。以我对他浅薄的了解,优秀不优秀,我不敢断言,但努力成为优秀那些人,是一定的。 早上起床后看到这句话,心里第一时间想 ...
昨晚参加了一场读书分享活动。作为“阅读推广人”,我虽然一直以积极的心态去参加各式各样的活动,但本身对于“阅读推广”是持悲观态度的。 我总觉得阅读是一件私事,每个人对于阅读的需求,感兴趣的范围都不太一样,想要找到“同频共振”的那个点相当难。再 ...
不知道你周遭有没有这样的朋友,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那种。我有!还不止一位。 我有位女同学,娘家的家境虽不是富贵之家,但也算殷实。一条小街上有几间铺面,还开了一间请了十来个工人的小厂。那几年顺风顺水,粗估估全家年收入怎么也是百万开头的。 ...
前几天,我在豆瓣上看到关注有些时日的朋友用Vlog的方式,记录了自己和伴侣一起搬家的过程。看完之后,当时只觉得在北京生活不易,并不曾深想。 昨天下午等开会的时候,无聊刷手机无意中翻到他在做网店卖帽子袜子等杂货,觉得诧异。印象中,他是在互联网 ...
周星驰的电影《少林足球》中有一句特别经典的台词,常被人拿出来说事,“一个人如果没有梦想,那跟咸鱼有什么分别?”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梦想是人生的标配”,如果你没有梦想,那么就赶紧去找“袋盐”吧。 然而,如果你有机会接触不同年龄阶段、形形色色的 ...
- 左叔:人都有执念,总觉得有些事情是“必需要做”的,然而人生本来该有的节奏,就被这“必需要做”四个字给打乱了。 大学毕业步入职场的时候,招新的人允诺说,你们进来工作,将来肯定是要留在省城南京的,工作到一定的年限和级别还会分房子…… 涉世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