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终将发现,每个角色都曾扮演过


文 / 左叔

每次开家长会都有焦虑感。这种焦虑感,来自于自己虽然已经完成了所谓的“修炼”,好坏的结果已经摆在了眼前,但是跟在自己屁股后面的“副本”,还得从头再来一遍,永远都是紧盯慢催应对漫不经心,这种心境就是一个字:急。

能感觉到,学校在这个问题上也是急的。一直以来,我所在的这个小城是应试教育的洼地,再加上人口基数不大,每年高考的成绩不算亮眼,很多家庭在孩子义务教育阶段就考虑送孩子出去读书了。为了留住本地生源,这几年也是想不少办法,比如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考”。

这个考试本质上也就是所谓的“分层筛选”“重点培养”。目前的操作办法是,五年级的两个学期、六年级的上学期,这三个学期的语数英三门功课期末考的成绩要全A。换句话说,要有了这个9A,才有机会踏入“择校考”的门槛。

因为实施时间不长,大家都有点没摸到门槛,估摸着孩子所在学校在去年的“择校考”中优势并不是特别明显。分享“择校考”情况的副校长介绍了一些情况。三门考试的分值权重是数学150分,语文130分,英文100分。

副校长以自己从事的数学学科举例,“择校考”超纲还是蛮严重的,成绩两级分化的情况也特别突出,好的能够考到130多分,差的只能50来分,中位数也只有80多分。想想即便是考50分的孩子,毕业考可都是“满分”的啊。

题量大、题型新、时间短、析题难,很多孩子没有经过历练进场就懵圈了。这还只是数学一科的情况,想必其他两门也好不到哪里去。此等情势之下,身为家长的,能不焦虑吗?

有焦虑情绪,一定要传递和转化出去。找几个相熟的、家里也有小学生的,尤其是有低年级的家长,赶紧以介绍相关形势为由转化出去。等到大家都焦虑了,就显得我不是最鸡血的那个。

乔治·华盛顿曾说,你的生活深度取决于你对年幼者的呵护,对年长者的同情,对奋斗者的怜悯体恤,对弱者及强者的包容。因为生命中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其中每一个角色你都扮演过。

读这句话,我首先联想到的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它们之间的共通之处是人人皆有的“同理心”。同理心会帮忙我们维持融洽的人际关系,但也会让我们普遍的焦虑。

教育焦虑,基本上就是我前面提到的那个模式在广泛传播和人群共振的。我们从别人的故事里看到了自己,在将自己的焦虑排解出去的过程之中,再由他人在我们的故事中自省。最终,这些焦虑的外因来回震荡,形成了一个更为广泛且普遍的心理压力。

化解这一切,应该也得用上“同理心”。“因为生命中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其中每一个角色你都扮演过”,对,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身后的那个“副本”,也只是平平无奇的普通人,是你这平平无奇人生的“翻版”。

原谅自己生而为人的种种劣根,大概也就会更多的体谅他们在相对优渥的环境中的“与世无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