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左叔
长假的第一日,足足睡饱12个小时,精力状态才稍微回升一些。人到中年之后,就陷在体力倦乏和精力不济之间。稍微做一做事,就觉得累得狠。
平时工作日下班回到家,家事扔在一旁,赶紧换了衣衫,去书房的榻榻米上瘫半个小时,整个人需要“静置”一下,心神和体力才能归位。当然,也不会瘫太久,毕竟家事还要有人去做,毕竟读“闲书”的计划也是列得满满当当的。
中年人多半都有睡眠问题,要不就是入睡困难,要不就是醒得早。工作日应付生计,再困都得靠咖啡或浓茶吊着;到了长假,一根弦松下来了,睡意如荒草丛生。常常是刚起床没有多久,吃了个早餐,晒完衣服,睡意又上来,还想瘫回去,越睡越困,越睡越没有精气神,硬是强撑着也不舒服。
睡眠质量与潜在的心理压力相关,虽然我们常常无法明确地感知到那些压力。三四年前,我赋闲在家的那大半年,刚一开始也是每天都是特别困的状态,觉从来没有那般好睡过。
还有以前出门去旅行的时候,从原先的工作节奏中解脱出来,人蜷在火车卧铺的上格里昏天暗地地睡过一站又一站,像一只泄了气的皮球在一点点饱满起来。
年轻时,再累再辛苦,只要一觉就能补回来,熬夜也是轻松的事情,现在稍微晚睡一些,一连几天都没有办法补回来。新陈代谢怕是也慢下来了,夏天弄花时,手肘上擦破一块,隔了好几周才加痂长好;两周前搬重物,腰上吃着力一直酸疼,贴了一周多的膏药才慢慢消散。
过去总觉得那些“站着看”的前辈做事情不利索,整天拖拖拉拉的,一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招人烦。等我到了这个年纪,才明白“光剩一张嘴”虽有些“依老卖老”的成份,但也有人到中年之后才能体会到的一丝无奈。
青春读物写作者简蔓曾说,其实秋天不是秋天,秋天是夏天努力地想要停止下来的那段时光。身在人生的秋天,我能体会到这句话里,那种想要挽留韶华流光的心境。有那么多的不舍,也有那么多的无奈,当然,我也有坦然面对逝去的办法。
比如,在女儿的习作中读到这样的句子:秋风是个粗枝大叶的粉刷匠,匆匆忙忙地打翻了夏日稠绿的浓荫,洒落人间一片斑斓的赤橙黄绿……
读到这样的句子,心里自然而然会觉得宽慰,这宽慰不是看到成长,见到成果,而是体会到这些都是每代人必经的历程。具体到文字上,是少年时追求绚烂,中年后却一主想要将浓烈归于平淡。
很多事情,站在秋光里,追是追不上了,不如安安心心记述生活里可有可无的小事,平平静静地瘫在沙滩上,看看身后奔涌而来的后浪。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