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的形状:从一个“谩”字说开去

文图 / 左叔 在《观念的形状》的扉页上,我有留意到学者王曦写下了对于创作者来说极为寻常的一句话: “献给我的女儿不谩” 这个“谩”字,作为人名,在我看来,倒也是不太寻常的。 生活词汇里面,很少会将这个“谩”字单独拎出来讲,更为常见一些的词语组合是“谩骂”。即便不想有任何“沾连”,单独将“谩”字拎出来,放在一个女孩的名字里,换我等“凡夫俗子”,心里面似乎总有那么一点点“疙疙 ...
文图 / 左叔 在《观念的形状》的扉页上,我有留意到学者王曦写下了对于创作者来说极为寻常的一句话: “献给我的女儿不谩” 这个“谩”字,作为人名,在我看来,倒也是不太寻常的。 生活词汇里面,很少会将这个“谩”字单独拎出来讲,更为常见一些的词语组合是“谩骂”。即便不想有任何“沾连”,单独将“谩”字拎出来,放在一个女孩的名字里,换我等“凡夫俗子”,心里面似乎总有那么一点点“疙疙 ...
各位读者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左叔,欢迎来到“阅微读书室”。这几年,我常常会碰到的一个问题就是:你一年读这么多书,能记得住吗? 说实话,记不住。可能年轻的时候会好一些,现在几乎天天都在找眼镜、找钥匙、找手机。我挺别佩服那些博闻强记的人,但是我也觉得人类善忘未必就是一定是件坏事。正因为有遗忘,我们才不至于背负太多厚重的东西前行,我们才有空间和容量用以接纳更多新生的事物。 我甚至会 ...
悦读未必记:关于读书笔记的那点儿事 分享人 / 左叔 各位读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谢谢主办方图书馆的邀请,让我有机会能够站在这里跟大家聊一聊“关于读书笔记的那点事儿”。当然,就像大家看到的PPT那样,在分享这个主题的时候,我稍微“任性”了一下,取了一个标题叫《悦读未必记》。 乍一看,好像跟今天的主题是反其道而行之的,但是我会在稍后的分享当中,来慢慢解释这个标题,也希望借由这 ...
文图 / 左叔 编辑珉君寄来了蓝紫青灰老师的新书《怡红快绿》,中断物流多日,收到新书还是很开心的。出版印刷业是如此艰难的处境,其他行当想来也好过不到哪里去吧。这几年,大家不断地往下调整对自己、对人生、对世情的期待值,眼看着这条线越画越低,怕不是也要低到尘埃里去了。 或许是胎生的关系,孔雀鱼的鱼苗几乎都是疯长的姿态,一个多月时间就已养到了发色的状态了。反倒是青鳉的针苗长得非常 ...
神闲意定。万籁收声天地静。玉指冰弦。未动宫商意已传。 悲风流水。写出寥寥千古意。归去无眠。一夜余音在耳边。—— [宋] 苏轼 · 《减字木兰花 · 琴》 端木向宇的新书《古琴散人》,在开篇就构造了一个颇有“电影画面感”的败落场景。书中的主人公吴棐身上多多少少有些“废宅”的文艺气息,在他去姑苏城外的徐家镇探访方劲松的木器厂,想看看一张上好的古琴是如何斫出来的时,作者用颇为细腻 ...
- 气质这东西,有时候确实有玄学的成份,你很难用一句直观准确地话来说出其中的微妙的部分,但你却又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它。 有一段时间,我沉迷于“生活观察”,常常写一些“信手拈来”的生活片断。 完成这件事情很简单,就随便找一个便于观察人来人往的安静角落,看着陌生人走来走去,打量他们的衣着谈吐、猜测他们的职业身份…… 直到找到一个感兴趣的人,然后再记述下关于他的诸多细节。这有一点 ...
文 / 左叔 有没有一件事情能够让你,即便是已经熬到凌晨三四点,刚和女朋友隔空道完晚安,还能兴致勃勃继续做的呢? 我猜,你一定以为我在内涵谁,或者蹭谁的热度。 不好意思,你猜对了。 之所以写这样的开头,全是因为我要为“世界读书日”打抱不平。一年下来,好不容易才有一次全域流量,就这么轻易被带偏了方向。 如果那位“完美前任”所言属实的话,这位只比我小1岁的资深唱跳偶像,不仅拥有 ...
Q 本人很不喜欢看书,最近打算强迫自己开始阅读,如何快速读透一本书?你有什么建议吗? A 短时间读懂一本书,在我看来是很难达成的一件事情。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成语“囫囵吞枣”。宋代的圆悟禅师在《碧岩录》中有这样一段话:“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山仑吞个枣。”他用将枣子整个吞下去来比喻读书等不经消化理解,笼统接受。可见,短时间内读懂一本书,古人也觉得很难。 ...
文图 / 左叔 今天注定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早上,打开豆瓣APP,跳出来的是“相瓣14年”的开屏界面。2006年豆瓣上线不久之后,我便注册了,算是比较早一批的用户。 当时,我已经有独立博客“左边频道”了,主要在写一些现如今读起来有些矫情的随感,偶尔也会写乐评、影评什么的。从来没有想过要把自己原创的内容搬进豆瓣,所以对于豆瓣的应用并不频繁。 对于我而言,豆瓣是一个“替代品” ...
文图 / 左叔 前一段时间,跟一些年轻朋友交流歌词创作的经验。他们被行业里的创作任务倒逼着,几乎都是处在“有生活感受”,但没有办法“内化”,并且能够“找到恰当的表达”的那一类创作者。有一些不成稿的作品,当然成稿的作品也略显平淡了一些。 我在那个场合提到了《奇葩说》第五季当中的一位叫着傅首尔的选手。我想借着傅首尔这一季的表现,想强调歌词创作过程中提炼“金句”的重要性。经过一番 ...
文图 / 左叔 由于自己事务安排,这一年,我在润泽志愿者团队里服务的时间并不长,参与的活动也不多,也没有意识要去志愿者服务网站去回填服务时长,粗粗的估计大概也就十几个小时吧,也感谢各方给予的支持和肯定。以“打酱油”的姿态,我去混了一次活动,润泽志愿者已经走过三周年了,想来也是不容易的。在现场,我听到一位志愿者脱稿发表的感言,有一句话我特别认同。 是的,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怀 ...
文图 / 左叔 手上这本《纸年轮》读至一半,我忽然想起来若干年前,我不记得黄蓓佳还是另外一位知名女作家曾经在某篇文章中提及过的每位写作者内心里深植不自信。 那句话的原文,我已经找不到出处,但大意仍记得:若阴差阳差,现世的人类文明皆遭毁灭,而仅存的是她留下“胡言乱语”的部分,后世人或者外星文明会不会因为她的遗作而曲解曾经存在过的一切。 这本副标题为“民国以来百年中国私人读本” ...
文图 | 左叔 咖啡甜点、音乐朋友、青春洋溢的活动现场,有欢笑,也有泪水。经典电影片断配音、青春励志图书阅读交流以及青年代表成长感悟分享等数个环节热热闹闹地结束了,但留给我印象深刻的只有两个片断。 一个是两个中学生模样的女孩,一起上台讲读刘同此前作品的感受,她们说最早接触刘同是因为他长得帅,后来看了他的文字作品才让一个人立体起来。其中一个女孩,不知道被什么触动到了,忽然就落 ...
[hermit auto="0" loop="0" unexpand="0" fullheight="0"]remote#:210[/hermit] 左叔:不知道是不是只有中国人是这样,我们的乡愁总是指向我们挑剔的口感、偶有不适的胃以及我们常常放不下的心。起初是以工具书的目的翻阅了这本书,但是我还是读出了,作者将人情世故融入一人食之中的企图心。节目中部分文字内容来自蔡雅妮& ...
相信对于很多人而言,今日的朋友圈大概被年末总结和年度的展望给淹没了吧。这种情绪似乎有一种特别的传导效应,一个人发了,读到的人便会思考自己的,周而复始最后滚成了雪球。早上送孩子上学,听广播里面倒数101首年度金曲,持续18个小时的直播,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私媒体,都在以挥别的姿态与旧时光说再见。早上等晨会的间隙,心里生出许多感慨,感慨这一年的匆忙与庸碌,而内心中有一种所剩时光 ...
与其说自己是一个村上迷,倒不如“村上+林少华”迷更贴切些许。并非到了每一本村上的书都必读的强迫境界,但是读书瘾涌上心头时,就想借着村上的文字给自己的思绪增添点什么,而《国境以南太阳以西》就是这样子走进了我的读书列表中。 “挪威是开始,是人年少时所历经的各种旅境;国境是中年,意味着某种终结与新的开始。”这本书带来的触动,却是村上任何长篇小说所不能媲美的。 初君遇见有纪子之前, ...
这也是第一次阅读蒋勋的书,在这之前对他一无所知,只知道他虏获了无数少女的心。除了是自己特别喜欢的作家除外,对其他陌生的作家总会有莫名的偏见在,要是书名起太鸡汤,抑或是晦涩难懂,一看就是条条框框,我都会自动开启飞行模式。孤独六讲,不会又是老生常谈大讲道理吧?但是书籍背后的一句话让我决定把它从书店带回家,“这本书要谈的不是如何消除孤独,而是如何完成孤独,如何给予孤独,如何尊重孤 ...
其实我挺害怕录大篇幅读书的音频节目的,因为终究不是科班的人,讲话已经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还要读出作者表述里的那种情绪,还要再配合好音乐的节奏感,我总是读得特别的快,仿佛有人提刀在后面追着似的。一急,口齿自然就不清楚了。可是还是挺喜欢台湾作者阿宝《讨山记》里面的这一段文字的,关于生命的沉思,牺牲与杀戮之间的界限之类的。这一期节目其实反复录了三次,第一次是音乐没有排好,前后有一点 ...